碳中和
- 1什么是碳中和
- 2全球气候变化背景
- 3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
- 4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影响
- 5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
- 6减少碳排放量的手段
- 7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
- 8相关条目
什么是碳中和编辑本段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方式,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
世界各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最早可以追溯至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达成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随后,1997年公约各缔结方在日本达成了《京都议定书》,对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总体减排20%温室气体做出了制度安排。2015年12月各方在法国巴黎又达成了《巴黎气候协定》,提出了全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编辑本段
由于人们焚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地球生命系统形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积极布局“碳中和”目标。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编辑本段
-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2020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 2021年1月,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站落地四川成都,居民可以投放自己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通过回收抵消碳排放量,还能获得收益。
- 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明了“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做好的7方面工作,为今后5年做好碳达峰工作谋划了清晰的“施工图”。
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影响编辑本段
- 对经济发展
我国明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表,意味着转型的路径已经清晰,极大地降低了新能源、新技术投资的不确定性,大量市场化投资的进入,会加速绿色能源、节能降耗、碳捕捉、碳中和等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碳中和的难度。碳中和承诺也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对消费者
从短期来看,碳减排对企业而言意味着额外的碳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碳中和的最终买单主体主要是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通过对消费者进行碳约束,减少其对高碳商品的支付意愿,能够引导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和创新工艺来减少碳排放,同时降低其他相关的减排费用。
- 对银行业发展
在碳中和目标下,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这体现在金融业务支持的行业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银行信贷业务将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
在碳中和愿景下,创新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产品是未来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加速,也将促使碳金融空间被逐渐打开。碳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将成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增长点的新蓝海,银行机构不仅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确立先发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咨询、中介方面的资源,积极为碳交易提供相应服务,挖掘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需要高度关注碳中和目标带来的转型风险,包括政策变化、技术突破或限制以及市场偏好和社会规范的转变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开展定量分析与压力测试,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和披露。如降低高碳资产配置、逐渐建立全面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气候相关领域信息主动披露等。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建立中长期的自身气候表现目标,加强自身碳足迹管理,不断提升自身气候表现,从而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一致。
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编辑本段
或许大家觉得碳中和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碳排放无处不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穿的每一件衣服,吃的每一顿饭,开的每一盏灯,以及大家在使用手机时,都会留下碳足迹。
例如,饲养一只中等体积的狗,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4233千克,主要产生于宠物食品生产过程中;一部iPhone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生产但最终使用完被回收的这个过程,平均碳排放量为81.74千克,相当于消耗30升柴油的碳排放量,其中45%发生在生产环节,49%来自消费者使用环节,剩下的来自包装和分销。
减少碳排放量的手段编辑本段
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
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
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编辑本段
首先达到碳达峰,然后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基础,碳中和则是低碳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关条目编辑本段
- 碳达峰碳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