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两基准理论

两基准理论概述
  两基准理论是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的简称。1957年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规划产业结构的两个基本准则。
  1.收入弹性基准

  产品的收入弹性,就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产业的产品(某一商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
  


  通过对收入弹性系数的观察,生产高收入弹性产品的产业由于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其需求增加将较多,从供求关系同价格的关系看,需求高增长的产业就较易维持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这必将使这些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能够占有更大的份额。一般他说,农产品的收入弹性持续低于工业品的收入弹性;轻工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又不断低于重工业产品。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不同产业的产品,其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因此产品的收入弹性可以揭示:1.工业结构在某一时点上变化的趋势和方向;2.各工业部门在不同时点上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因而产品的收入弹性是一个判定某产业发展前景和对经济牵动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生产率上升较快的产业,即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产业,大致和该产业生产费用(成本)的较快下降是相一致的。同时这一产业也是投入产生效率较高的产业,其受有限资源的限制也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产业就可能在相对国民收入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优势,资源要向这个产业移动。因此,具有较高生产率上升率的部门将在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工业比农业、重工业比轻工业、组装加工工业比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上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因而“生产率上升率”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基准。
  从以上分析可见,产品的收入弹性基准是基于社会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而言的,生产率上升率是从社会供给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说的,二者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供给方面看,如果仅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未必能支持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较高的生产上升率是以较好的销售条件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要以不断扩大的需求为基础。如果生产费用的下降与价格下降同步,则劳动生产率也不会上升。其次,从需求方面看,收入弹性较高的部门,意味着它有广阔的市场,广阔的市场是大批量生产的先决条件。而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大批量生产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大批量生产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又是扩大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也正因为两个基准之间这种内在联系,两者表现的特性是一致的,要么都高,要么都低。
  七十年代,日本规划产业结构的基准在保留产品的“收人弹性”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外,又加了两条。即:“防止速度密集基准”和“丰富劳动的内容基准”。
  综上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可概括为:需求收入弹性大;供给弹性大;劳动生产率高;能体现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对相关产业的波及带动作用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某一产业如果大致符合这些基准,便有发展前途,才有“资格”成为主导产业。
两基准理论的基本前提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由于生产率上升快,单位成本下降最快,在工资一定的条件下,该行业或部门的利润也必然上升最快。 两基准理论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
   1)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颈瓶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
  2)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
  3)不存在资金约束。如果上述条件不存在,两基准理论就未必成立,利用俩个基准理论选择优先发展产业也未必比可行。
相关条目罗斯托基准赫希曼基准参考文献
  1. ↑ 邬义均 邱钧.产业经济学


runsly发布于 2022-02-18 14:14:07 知识
上一篇:稀缺性下一篇:社会性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