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再生产
什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是指通过各个资本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不断循环运动而实现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容
社会资本再生产是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的继续,是资本流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有: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同时,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的。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每部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创立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
2、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和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相比,它不仅包含预付资本运动,而且包含剩余价值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而且包含生活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因而,在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中,作为外部条件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即狭义的流通过程中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可以假定它们顺利而正常地实现。但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中,这些条件,却由外部条件转化为内部因素,成为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解决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消费资料,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实现问题。而这两方面的关系,又是以实物替换为基础。从简单再生产来看,就是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如何替换上,已消耗掉的消费资料如何替换上。在进行实物替换时,价值组成的各个部分也必须相应地得到补偿。只有实物上和价值上都得到替换和补偿,简单再生产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是在简单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第一部类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就不能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而去和第二部类相交换,必须有一部分转化为积累。这样剩余价值即M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M/X代表);一部分用作积累(即M-M/X)。而积累又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追加不变资本(以ΔC代表);一部分作为追加可变资本(以ΔV代表)。由于M有一部分留作本部类的积累,不能再和第二部类去交换,所以Ⅰ(V M)<ⅡC。同样,第二部类要进行扩大再生产,M也必须分为M/X、ΔC、ΔV三部分,留作本部类积累的可变资本部分也不能去和第一部类相交换,所以Ⅱ(C M-M/X)>Ⅰ(V M/X)。这两个公式正是表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要有追加生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这个物质基础。
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无论是简单再生产,或是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必须按一定比例,经过相互交换,才能全部实现。交换关系有三种情况,马克思称为三大要点:
①、ⅠC或Ⅰ(C ΔC),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②、Ⅱ(V M)或Ⅱ(V ΔV M/X),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③、Ⅰ(V M)=ⅡC或Ⅰ(V ΔV M/X)=Ⅱ(C ΔC),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总之,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都是按一定的比例实现的。这些比例关系就其内在联系来乍,主要有: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关系;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内含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等等。
5、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社会生产,从不断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来看,简单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是Ⅰ(V M)=ⅡC。这个实现条件所体现的两大部类之间平衡关系的内在要求是:
①、价值平衡:第一部类当年可变资本价值加剩余价值必须和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相平衡;
②、实物平衡:第一部类当年生产的相当于新劳动量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二部类已消耗掉的相当于旧劳动量的生产资料相平衡;
③、价值和实物之间的平衡:第一部类当年购买消费资料的支付能力必须和第二部类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第二部类当年购买生产资料的支付能力必须和第一部类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
由这个最基本的实现条件,还可以导出其他实现条件,即:
Ⅰ(C V M)=ⅠC ⅡC
Ⅱ(C V M)=Ⅰ(V M)Ⅱ(V M)
这两个实现条件各自也都包含着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以及价值和实物之间平衡的内在要求。
">编辑]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
(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编辑]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生产。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今,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同时,又要合理安排货币资本的结构,否则就是对货币资本积累的浪费。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一些经济问题有所凸显,比如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居民消费价格受灾害等影响上涨较快等。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针对这一状况,央行2008年以来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2个百分点,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3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含了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的分析,在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必须按照比例协调发展。
很多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过分地强调积累就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然而过分强调消费,就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投入生产的货币资本缺乏。2008年度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来,过热的投资需求就有所缓解,居民的存款有所上升。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661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所以,应当给积累和消费一个合理的比例,使经济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国家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宏观的财政政策实现对经济比例的协调,即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例如,纠正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的经济状况时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当积累率过高而消费不足时,可以增加政府消费支出和转移性支付支出。政府可为个人、企业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而当消费率过高而积累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政府投资和加强税收征管来予以调整。而各类消费比例的安排要做到合理,确保在生产规模扩大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致使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基金较大,而在文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投入不足,有大部分社会成员无法负担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十七大强调经济发展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国家在安排财政资金时,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同时,制定合理的税制,缩小居民贫富差距,提倡培养中产阶级。
前文提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理论上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则是按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来划分和组织生产的。由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其最终产品,主要是提供消费资料的,而工业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因此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要使得经济运行平稳高效就应该协调好三大部类产业结构。
结构性问题也正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表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比如近年来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投资,投机买房者的炒房行为和房地产商大兴商品房建设不仅刺激了住房需求非理性增长还使得房价由于哄抬而不断飙升,因此,随后中央出台的各项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政策以及银行金融体系对于房贷市场的压制政策,都是出于压缩热势,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
第二部类内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失衡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上是远高于高科技产业。虽然改革后这一现状有所扭转,但仍不容乐观。消费品结构失衡使消费品供给出现扭曲:一方面,传统产品如纺织品、普通家电等大量积压供给过剩;而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多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等发展较弱。由此看来,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与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的发展,应当注重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改进传统重工业的增长方式、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发展的节能、节材、低污染,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要加速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加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在基础产业中,尤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总之,是要实现以信息产业为带动的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升级。
参考文献
runsly发布于 2022-02-18 14:09:04 知识
上一篇:祝词下一篇:空置率
社会资本再生产是指通过各个资本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不断循环运动而实现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容
社会资本再生产是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的继续,是资本流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有: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同时,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的。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每部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创立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
2、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和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相比,它不仅包含预付资本运动,而且包含剩余价值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而且包含生活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因而,在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中,作为外部条件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即狭义的流通过程中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可以假定它们顺利而正常地实现。但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中,这些条件,却由外部条件转化为内部因素,成为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解决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消费资料,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实现问题。而这两方面的关系,又是以实物替换为基础。从简单再生产来看,就是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如何替换上,已消耗掉的消费资料如何替换上。在进行实物替换时,价值组成的各个部分也必须相应地得到补偿。只有实物上和价值上都得到替换和补偿,简单再生产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是在简单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第一部类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就不能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而去和第二部类相交换,必须有一部分转化为积累。这样剩余价值即M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M/X代表);一部分用作积累(即M-M/X)。而积累又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追加不变资本(以ΔC代表);一部分作为追加可变资本(以ΔV代表)。由于M有一部分留作本部类的积累,不能再和第二部类去交换,所以Ⅰ(V M)<ⅡC。同样,第二部类要进行扩大再生产,M也必须分为M/X、ΔC、ΔV三部分,留作本部类积累的可变资本部分也不能去和第一部类相交换,所以Ⅱ(C M-M/X)>Ⅰ(V M/X)。这两个公式正是表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要有追加生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这个物质基础。
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无论是简单再生产,或是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必须按一定比例,经过相互交换,才能全部实现。交换关系有三种情况,马克思称为三大要点:
①、ⅠC或Ⅰ(C ΔC),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②、Ⅱ(V M)或Ⅱ(V ΔV M/X),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③、Ⅰ(V M)=ⅡC或Ⅰ(V ΔV M/X)=Ⅱ(C ΔC),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总之,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都是按一定的比例实现的。这些比例关系就其内在联系来乍,主要有: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关系;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内含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等等。
5、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社会生产,从不断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来看,简单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是Ⅰ(V M)=ⅡC。这个实现条件所体现的两大部类之间平衡关系的内在要求是:
①、价值平衡:第一部类当年可变资本价值加剩余价值必须和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相平衡;
②、实物平衡:第一部类当年生产的相当于新劳动量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二部类已消耗掉的相当于旧劳动量的生产资料相平衡;
③、价值和实物之间的平衡:第一部类当年购买消费资料的支付能力必须和第二部类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第二部类当年购买生产资料的支付能力必须和第一部类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
由这个最基本的实现条件,还可以导出其他实现条件,即:
Ⅰ(C V M)=ⅠC ⅡC
Ⅱ(C V M)=Ⅰ(V M)Ⅱ(V M)
这两个实现条件各自也都包含着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以及价值和实物之间平衡的内在要求。
">编辑]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
(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编辑]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
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生产。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今,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同时,又要合理安排货币资本的结构,否则就是对货币资本积累的浪费。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一些经济问题有所凸显,比如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居民消费价格受灾害等影响上涨较快等。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针对这一状况,央行2008年以来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2个百分点,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3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
-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积累、消费的比例问题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含了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的分析,在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必须按照比例协调发展。
很多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过分地强调积累就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然而过分强调消费,就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投入生产的货币资本缺乏。2008年度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来,过热的投资需求就有所缓解,居民的存款有所上升。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661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所以,应当给积累和消费一个合理的比例,使经济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国家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宏观的财政政策实现对经济比例的协调,即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例如,纠正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的经济状况时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当积累率过高而消费不足时,可以增加政府消费支出和转移性支付支出。政府可为个人、企业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而当消费率过高而积累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政府投资和加强税收征管来予以调整。而各类消费比例的安排要做到合理,确保在生产规模扩大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致使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基金较大,而在文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投入不足,有大部分社会成员无法负担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十七大强调经济发展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国家在安排财政资金时,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同时,制定合理的税制,缩小居民贫富差距,提倡培养中产阶级。
-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经济结构调整
前文提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理论上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则是按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来划分和组织生产的。由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其最终产品,主要是提供消费资料的,而工业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因此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要使得经济运行平稳高效就应该协调好三大部类产业结构。
结构性问题也正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表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比如近年来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投资,投机买房者的炒房行为和房地产商大兴商品房建设不仅刺激了住房需求非理性增长还使得房价由于哄抬而不断飙升,因此,随后中央出台的各项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政策以及银行金融体系对于房贷市场的压制政策,都是出于压缩热势,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
第二部类内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失衡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上是远高于高科技产业。虽然改革后这一现状有所扭转,但仍不容乐观。消费品结构失衡使消费品供给出现扭曲:一方面,传统产品如纺织品、普通家电等大量积压供给过剩;而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多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等发展较弱。由此看来,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与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的发展,应当注重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改进传统重工业的增长方式、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发展的节能、节材、低污染,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要加速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加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在基础产业中,尤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总之,是要实现以信息产业为带动的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升级。
参考文献
- ↑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政治经济学原理
- ↑ 黄盛,詹蕾.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runsly发布于 2022-02-18 14:09:04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