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通货膨胀理论
半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凯恩斯最早于1936年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后,就业量随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他认为原因是因为存在着闲置的劳动力,工人被迫接受低于工资品价格上涨比例的货币工资,尚有剩余生产资源,供给有弹性,故增加有效需求有刺激产量增加的作用。此时货币数量的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他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
当达到充分就业点以后,货币量增加产生了显著的膨胀性效果。由于各种生产资源均无剩余,供给无弹性,货币量增加后有效需求也提高,但就业量和产量却不再增加,增加的只是边际成本中各生产要素的报酬,即成本单位。特别是工人增强了对工资下降的抵抗力,货币工资必然随工资品价格同比例提高,此时物价就随货币量的增加而上升,形成绝对的通货膨胀。他说“当有效需求再增加时,已无增加产量之作用,必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作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必须说明的是,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充分就业是一种例外,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态。因此实际上他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关条目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理论
runsly发布于 2022-02-18 10:28:40 知识
上一篇:劳动关系下一篇:占有
凯恩斯最早于1936年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后,就业量随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他认为原因是因为存在着闲置的劳动力,工人被迫接受低于工资品价格上涨比例的货币工资,尚有剩余生产资源,供给有弹性,故增加有效需求有刺激产量增加的作用。此时货币数量的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他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
当达到充分就业点以后,货币量增加产生了显著的膨胀性效果。由于各种生产资源均无剩余,供给无弹性,货币量增加后有效需求也提高,但就业量和产量却不再增加,增加的只是边际成本中各生产要素的报酬,即成本单位。特别是工人增强了对工资下降的抵抗力,货币工资必然随工资品价格同比例提高,此时物价就随货币量的增加而上升,形成绝对的通货膨胀。他说“当有效需求再增加时,已无增加产量之作用,必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作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必须说明的是,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充分就业是一种例外,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态。因此实际上他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关条目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理论
runsly发布于 2022-02-18 10:28:40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