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1]
产生背景 绿色会计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中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科学特性 绿色会计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问题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核算内容的特征,环境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环境经济业务具有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第二,成本计量的特性;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第四,报告形式的特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1]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
进入21世纪后,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为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
绿色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定位作为绿色会计行为指南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
绿色会计 (1)基本目标: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和各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将其污染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环保规定指标之内,各地政府部门投资的目的是使已经污染的环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1]
基本模式 会计学 1、绿色会计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人工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生活或劳动的环境。然而自然环境,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是无偿、低价地被占有和利用,导致其恶化。这些都应成为绿色会计所提供信息中的重要部分。
2、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它能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在和将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本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因此应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反映。
3、由于会计体系要考虑环境,所以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
人类从事社会的生产消费,要从生态圈内用去一些资源,经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等一系列过程,会导致排放物的产生。如果排放物较少,环境来得及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如果排放物过多,环境来不及将其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则需要人类用昂贵的代价进行净化或转化,否则环境将给人类带来危害。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要反映到会计模式中去。
实施手段 绿色会计 建立与健全绿色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建立企业绿色会计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1.制定企业绿色会计条例
(1)明确规章应遵循的原则、目的与要求。
(2)策划绿色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核算组织形式等。
(3)确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等。
(4)编制绿色会计帐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帐薄的设置;会计报表的设计;主要会计指标体系等。
(5)规范稽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的方法。
(6)制定绿色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计算;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成本分析等。
(7)实行绿色会计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的基本要求;分析的具体方法;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2.设置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1)确定绿色会计主体。
(2)确定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绿色会计以环境业务的类别为核算对象,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3)进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绿色会计的计量是为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种计量可以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如果列人报表附注或作为辅助报表资料列示,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方式。
(4)进行绿色会计的帐户设置。
资产类。应纳入递延资产、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福利工程支出等。
负债类。应纳入应付环保税金、应付环保费用等。
所有者权益类。应纳入资源资本(区别国家、企业、个人等)、资源资本增值等。
费用类。应纳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机会成本等。
(5)进行绿色会计报表的设置。绿色会计资料可以列人传统会计报表中,也可以增设辅助报表,如环境损益表、环境成本明细表等。[4]
环境信息报告是环境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现有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已越来越超出了传统概念,人们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企业披露环境成本和负债信息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十分重要。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环境报告予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及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要素的变化
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2.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
(1)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2)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绿色会计 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3.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
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但环境资源的价值在计量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直接市场法又具体包括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
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1]
发展战略 绿色会计 第一,要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一是中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三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四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五是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第二,创建中国的绿色会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政策性原则。即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二是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三是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中国绿色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四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当然,如果企业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政府及社会公众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第三,中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绿色会计 一是修改会计法。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五是要有适应的会计理论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披露问题在环境会计研究诸方面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首要内容。
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绿色会计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团自1997年开始每年发行《环境报告书》。报告书中列示了导言、环保管理体制、环境影响、治理措施、治理成果、环保活动等长达几十页内容,同时随着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的指南陆续公布,环境报告书的内容也逐年随着变化。宝洁公司从1994年起编报其全球环境报告,所涉及的内容面向广泛的对象(包括科学家、环境保护组织、立法人以及消费者)。其目的是将公司对社会在环境方面的承诺执行情况作出报告。报告发布以后,公司对500位社会各界的读者作追踪调查,并将得到的反馈意见体现在下一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
在全球环境报告中,表明了:
(1)宝洁公司面对的环境挑战;
(2)公司制定的战略以应对挑战,确保公司产品的持续改进;
(3)公司的环境策略、环境组织、以及环境哲学;
(4)公司环境责任的实施措施;
(5)公司所作出的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成效。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环境会计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4月11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将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
《办法》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主体和范围。《办法》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公开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等十七类政府环境信息;强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公开四大类环境信息,并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鼓励一般污染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
绿色会计 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国内像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大企业向社会公布环境信息,但只是针对集团公司的一些情况,并没涉及其属下更多企业,且其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笼统。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6年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章主要在安全清洁的生产运营这一章着重介绍了公司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是关于公司在生产运营中其他的环境问题却没有陈述。
中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环境会计信息计量及披露缺乏规范
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
2.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政府机构监管松散
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他们在北美上市,英文报告中还会加一段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但是中文报告里却涉及很少。《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2][3]
对应措施 绿色会计 提高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指导中国环境会计实践
目前,中国经财政部批准,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这是继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等6个专业委员会之后成立的又一个专业委员会,对提高中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消除实务操作上的盲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完善环境会计法规,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尽管中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若想成功地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完善《会计法》,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例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全国所有的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必须附报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用以监督企业环保义务的履行状况。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1)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2)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
(3)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3.提高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素质
绿色会计相关书籍 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这对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实施环境会计,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境及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以便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更好地参与会计管理工作。4.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由于目前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都没有设立环境审计组织,在《审计法》和其他审计法规以及审计规范中也未作环境审计的相应规定。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规,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2]
国情选择 绿色会计 当前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相当严重: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等。如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注意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进一步趋向恶化,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中国应借鉴其经验教训,必须“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保护环境,而建立环境会计正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环境保护会计有可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运用。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虽然其直接生产目的是盈利,但从整个社会生产的宏观目的来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也存在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但从根本利益上看,三者是一致的。因此,环境保护会计更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显示其作用。
为了使环境会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
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环境会计。
2.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方案。
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处于同一水平,而应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1]
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绿色会计则弥补了其不足。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全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存在缺陷,而绿色会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评论 环境资源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环保运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会计学界在环境信息,特别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建立绿色会计。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些情况的产生,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为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遭受的污染物中大约有80%来自企业,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会计实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特别是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由最初的环境影响信息扩展到环境业绩和环境会计信息。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调节作用失控,所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企业虽然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它的存在依赖于筹资、投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经营活动。其中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能否顺利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起草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草案)。清洁生产的本意是“更清洁的生产”,其实质是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目前,中国经济发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非常突出,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的经营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看倾向于“末端治理”,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的发生。
企业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来反映、控制、并向政府及社会报告,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
鉴于此,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应设置“环保负债”项目,该项目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应负担的社会责任。在损益表上,增列“环保支出”项目,以便准确地核算企业利润。
绿色会计除对上述两项信息进行披露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专栏说明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应说明的内容一般有如下五种:
(1)会计期间企业生产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如耗用多少吨淡水及海水);
(2)企业生产活动及排污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
(3)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对水中生物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水被污染游客会减少)等;
(4)企业已采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
(5)企业治理污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当前目标及长远目标)。
我们知道,自然资源属于全人类所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的世界是我们的责任。如果企业的生产活动较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就会触犯法律(环保法等),将要被罚款或被强行要求治理。这样,企业就产生了债务。如果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还不足以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有关法律还未出台,此时,企业为了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应主动储备一定的资金用于污染的治理,使被损害的自然资源恢复到原有的品质。如果现有的科技水平尚达不到这个要求,则应尽量避免或减轻污染的程度。
正如郭道扬所说,“经济之发展与环境之恶化犹如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经济社会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另一面却照出了人类文明的病态”。正因为如此,传统的会计理论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它仅能确认那些能够计量,且能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东西,忽视了公共物(空气、海洋等)以及拥有的那些不能以价格反映的东西(例如土地维持动物生活的能力)。根据现代会计原理产生的会计公式,即从收人中减去成本而得到利润,其成本仅仅包括了经济成本,而没有包含社会成本。目前,社会从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额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资本费用为代价。我们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资本来生存。因此,利用这种会计技术与方法算得的利润,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以牺牲环境来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
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等维持动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这些财产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矿藏资源、石油资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资源等。即使这些“特定财产”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对其损耗的补偿,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价。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这些“特定财产”就应该赋予一定的价值。绿色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应围绕着如何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有效地监督绿色工程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矛盾。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是中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先进行试点,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绿色会计必将在会计学之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runsly发布于 2022-02-17 03:57:28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