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学

生物经济学

 

定义 生物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 何谓生物经济学(Bio-economy),在中国内外尚没有一个被人们广泛认可的、统一的定义。多数人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与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开发密切相关,并与目前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内外对生物经济学概念、内涵、作用、方向的看法莫衷一是。一类观点认为生物经济学正在成为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一种观点则认为生物技术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发展生物经济学时机还不够成熟。

生物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生物学的思想、概念和规律定性地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科学,大量使用生物经济学隐喻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马克思指出,经济生活呈现的现象和生物学等其他领域的发展史相类似。和生物系统一样,经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经济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和因果关系,各系统的变化都呈现连续性和多样性,历史联系和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系统表现出了和生物系统惊人的相似性,生物学隐喻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模式与生物系统的某些方面相类似。会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所有实体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生物学隐喻的视角透视会计活动。当不同的学科将类似但不同的范畴以一个共有的名词连接起来时,就会通过交互作用产生新奇的语义学情景,并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方法论,使相关研究产生突破性进展。在当今各学科相互交融的信息时代,生物经济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备受青睐,其在会计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报告 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基础的生物经济学正在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人口激增、老龄化、疾病、粮食短缺、营养不良、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不同程度的扶持本国生物经济的发展,以期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我国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等优势,但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及法律等因素也在制约着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生物经济的产生、发展趋势、相关理论、特征、作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生物经济发展的一些先进经验,研究探讨我国在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哪些对策措施促进其发展。
开拓发展 微生物将会在生物经济中大放异彩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近20年来,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包括: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中国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1%测序工作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10%的任务。

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杂交水稻、超级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组织培养技术、胚胎生物技术加速了动植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仅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每年就为农民增收50亿多元。

医药生物技术及产品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疫苗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生物技术产品在消灭和控制天花、鼠疫、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中国诞生,17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等进入临床研究,这将为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工业生物技术及产业不断壮大,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最早使用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食用醋、酱油、啤酒、酒精、味精等传统发酵产品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这些产品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催化将在未来工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物技术及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据初步统计,中国拥有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约200个;拥有研发人员3万多人。全国有现代生物技术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过去5年,仅中央政府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20亿元。生物技术与产业不仅为经济发展、粮食安全、人民健康、环境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展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发展 未来15年中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将紧紧瞄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切实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瞄准经济发展、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生物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技术需求,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

针对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的问题,瞄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前沿领域,重点加强基因组、蛋白组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针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重点加强超级水稻、转基因动植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可降解地膜等的研发与产业化。

针对保障人民健康和医药产业升级的需求,大力发展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新型诊断技术及试剂、疫苗和药物,加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新型生物诊疗技术与药物开发,加速中医药的现代化。
针对中国传统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加强生物催化、生物材料、生物化工等方面的研发与产业化。

针对化石能源紧缺的问题,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气化发电等生物质能,实现对化石能源的部分替代。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水污染和固体污染治理的新型生物技术,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建立和完善中国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体系,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未来发展

当前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生物产业革命这当中潜藏着巨 大的发展机遇。

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已取得重大突破,世界性生物科技革命正在形成。2000年基因图谱的完成,被认为是现代科技史上,继核能应用、航天登月、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生物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据中科院副院长陈竺介绍,在西方发达国家,生物技术相关产业一般要占GDP的20%-30%。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所以,对于生物经济学的研究来说,它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会计应用

生物经济学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备受青睐,其在会计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会计活动的生物经济学思考

(一)生物进化论与会计模式的演进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新达尔文主义进一步用实验证明,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资源消耗约束条件下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猪笼草是一种神奇的食虫植物,它的生命现象十分复杂。在长期的生命演变过程中,它不仅保留了植物光合自养的功能,又发展了和动物一样的异养功能,用以维持生命,补充贫瘠土地有机氮的不足。另外,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休眠等都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可见物种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而不断进化,以使自身机体的功能更加和谐,从而使自身有更强的竞争力以使生命得以延续。
会计寄生于经济活动中,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了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它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精益和复杂的方向演进。会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深刻影响,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从手工操作到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发展历程,并将继续朝着多维化和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迈进。会计基因是控制会计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决定了特定会计环境下的会计模式。会计模式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诸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的综合描述,是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根据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可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生物基因的适应性改变,会计模式的演进也遵循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趋势,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将导致会计模式的快速演进。只有不断满足环境对会计系统的要求,会计行业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食物链与价值链会计
生态系统中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庞大的食物链网络,人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节点,吃与被吃确定了各自在同一条食物链中的上、下游关系。食物链中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例如,狼群围攻大型猎物以及食物匮乏时不同狼群间的争抢厮杀,属于种内的合作与竞争;杂草与白菜争夺土壤的养份和生存空间则属于种间竞争。在围绕食物链而展开的诸多生物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种间的合作关系。热带海域中的小丑鱼体态娇美、色彩艳丽,常在海葵周围来回招摇以吸引其他鱼类的注意,当其他鱼儿前来攻击时,小丑鱼便迅速钻入海葵丛中,迎面而来的敌鱼立即被海葵带毒的触手麻醉,成为其口中美餐,小丑鱼趁机一起分享。这是它们长期形成的共生关系。
同样地,经济系统中的各行为主体通过价值的创造和分配紧密地联系成一个特定利益相关者群体,这种经济主体之间以经济利益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是价值链。“价值链”这一概念是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认为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产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类似于食物链,价值链纵横交错形成价值链网络,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职工等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节点。在这张价值链网络上,各经济主体内部或者经济主体之间如同生物体一样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可以运用到企业实践中,例如,现代企业之间构建的战略联盟就是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型的新型组织。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企业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而且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的相互联系。基于价值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战略意义,价值链会计应运而生。

(三)生物节能机制与成本控制
所谓生物节能机制,是指生物种群为了适应环境条件所采取的一种节约体能支出的适应性策略。生物利用节能机制现象广泛存在,冬眠便是动物启动节能机制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多动物包括熊、蛇、龟、蛙等都要进行冬眠,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到最低限度。如果将猪笼草发展异养功能以增加食物来源称为“开源”,那么,动物的冬眠术算得上是“节流”。这种节约体能支出、保持生命活力的做法,使生物节能机制发挥了作用。再如,大雁是一种恒温动物,不可能冬眠,但它们也有着独特的节能机制以帮助雁群飞到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南方。大雁飞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带动气流,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减少空气阻力,依此类推,除头雁外,所有的大雁都会获得这种节能机制的好处,这有利于整个雁阵保持良好的持续飞行能力。
就企业的节能机制而言,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上。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必须努力增加销售收入,同时千方百计地控制成本,节能降耗。只有开源和节流两手抓,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如邯钢是国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典范,其成功在于实施了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细分成本核算流程并逐级分解成本指标,将每一步的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人,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成本。当前,我国企业的各项成本普遍呈上升运动趋势,成本控制已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关键成功因素,也是许多企业入不敷出、濒临破产的致命病因。

(四)其他
除以上生物经济学隐喻的例证外,生物经济学对许多其他会计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生物学理论强调了环境对物种的影响,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一脉相承。譬如,经常使用到的重要会计科目必须单列,不经常发生的一些业务诸如“预付账款”、“包装物”等则可以直接并入相关会计科目一起核算,这是由企业业务性质及发生频率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此外,还有许多对会计活动富有启发的生物学例子,比如,物种体形变异与会计核算规模变化、种族群居规律与会计信息共享、物种趋利避害特性与会计造假、生物生命周期与会计信息生命周期等。

参考资料

[1] 摘自 盖斯福德 《生物技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育路财会站 http://www.yuloo.com/kjks/wenzhang/2007-11-30/60986.html

runsly发布于 2022-02-16 19:58:59 知识
上一篇:套汇行为下一篇:房产营业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