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经济数据超预期改善低基数下投资大幅回暖
本报记者 吴婧 上海报道
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经济数据空窗期之后,国家统计局终于公布了2022年第一份经济数据。
2022年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明显反弹,包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反弹到7.5%(前值4.3%),供需两方面都全面超出市场一致预期。
红塔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此前因为金融数据起伏、国内疫情再次反复等,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成色预期并不一致。而1~2月经济数据也就成为了投资者观察今年经济开局情况的重要窗口。
不过,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数据超预期并不意味着经济简单向好。就业数据已经比较充分反映当前依然是春寒料峭。考虑今年就业目标是2019年以来要求最高的一年,相信该做的政策也仍然会做。1~2月数据并不是决策的关键参考,一季度才是关键。
一位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1~2月经济数据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提供预期锚。
1~2月经济数据全面超预期
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生产指数、社零、固投、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7%、4.2%、6.7%、12.2%、8.1%、20.9%、3.7%、16.3%,较2021年12月数据分别变化+3.2%、+1.2%、+5.0%、+7.3%、+7.7%、+7.4%、-0.7%、-13.6%。
总的来看,2022年国内经济实现了一个良好开局,各项指标表现均不错。在李奇霖看来,市场寄予厚望的基建承担起了稳增长的重任,1~2月同比增速为8.1%(2021年全年同比增速为0.4%)。更超预期的是制造业投资,在高技术制造业的带动下,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达到了20.9%,成为经济分项中最亮眼的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020年基数变化大,去年市场习惯通过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待经济走势,而今年视角切换回同比,跨年基数相对模糊,市场对各项经济数据预期分化较大。
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开年经济数据大幅好于市场预期,低基数不可忽视。造成低基数的原因,一是去年初北方疫情并倡导就地过年,消费受到冲击;二是去年财政后置,年初基建低迷;三是去年初制造业投资由于设备抵税政策到期而大幅下滑。
关于本次强劲的生产数据的来源,张继强认为,总量上看,外需的积极因素仍在,再叠加更多行业的限产放松,可能是今年1~2月生产继续高增的原因。结构上看,中游行业及其相关的上游链条是生产强劲的最主要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看来,虽然1~2月经济数据大超预期,但基于中微观高频数据的背离,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地缘冲突、高油价、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等因素,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大,尤其是内需不足和地产端。特别地,考虑到今年GDP增长目标定为 5.5%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也是市场预期的上限,要实现起来难度仍大。
但张继强认为,1~2月数据毕竟是滞后指标,3月内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开门红之后遭遇倒春寒。一是外部俄乌冲突发酵,供给收缩预期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制造业成本压力未降反增,而从缺氖到缺芯再到汽车生产等产业链的影响还将逐渐体现;二是国内疫情反复、日增病例破千,消费首当其冲,而深沪等封控措施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或产生更大冲击;三是房地产信心还未好转,惯性下行且成为宽信用的最大梗阻;四是资本市场波动正通过居民财富效应、股权质押融资等渠道与实体经济形成负反馈。
东北证券分析师陈康认为,客观来讲,头两个月的经济数据与部分中观、微观的数据表现并不太匹配,这意味着市场需要更长的观察期去评估稳增长的真正效果,未来的经济数据走势仍然至关重要。3月份的疫情干扰加剧,高油价的矛盾较为突出,地产销售也仍未见明显起色,经济数据的成色有待进一步检验。
投资大幅回暖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2%,较2021年12月的2.1%大幅改善,较2021年全年增速4.9%提高7.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甚至远远超过了疫情之前的状态。
从分项上看,制造业投资仍贡献最大,基建发力、地产回正。在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看来,低基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疫情之前,每年前两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大致在-21%附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一环比增速降至-44%,2021年也受到疫情影响,这一环比增速为-29%,仍然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今年前两个月投资环比增速为-22%,接近于疫情对投资没有影响。
梁中华认为,经济最弱的阶段已经过去,就在去年三季度。但往前看,并不意味着经济没有稳增长压力。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在5.5%左右,而从当前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压力依然较大,疫情再起冲击消费,出口面临高位回落。
稳增长依然是今年宏观和结构政策的重心,政策端会切切实实考虑到实体经济的体验,推出更多稳增长的政策。在梁中华看来,后续需要关注基建政策的再加码,以及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或以宽信用为主,降息不是常态。
不过,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认为,经济增长最终达到5.5%还是其他数字,并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更应关注的是背后的就业。正如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所言:“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够实现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就业环境可能并不乐观,在1~2月经济数据大超预期的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反而明显攀升至5.5%的水平,处于季节性的上沿,除此之外,若参考疫情前农村外出就业增速,截至2021年底,仍有约600万名农民工未外出就业。在董琦看来,经济读数如果不能转化成就业向好,稳增长政策还是需要有所作为,最终实现投资发力、就业改善-消费提升-内循环不断畅通的经济正向循环。稳增长政策两步走,一方面节奏再加码,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先行后,形式上向地产消费进一步转化。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admin发布于 2022-04-02 14:19:47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