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也有四大“never”_什么才是好公司_中泰资管姜诚详解深度价值方法论……

3月14日19:00,中国基金报精心打造的《对话·基金经理面对面》第四期正式上线。本期我们邀请到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姜诚。

作为深度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姜诚在遵从自下而上选股方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自身“投资基因”的构建。面对诸多市场的噪音,他是如何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去捕捉机会?又是如何做到投资的知行合一?

本期《对话》姜诚将从自身的投研经历出发,谈谈他的市场应对之道,解构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与专业投资人和普通投资者共同分享自己的投资心路历程。

访谈金句

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离婚,那么如果你在买股票之前,就做好了它的价值本身的测量工作,而不是为了短线炒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后就分手,那么这一点上其实(投资和结婚)是很类似的。

长坡、厚雪、慢变这6个字,大体上就是我们目前总结的好公司的比较通用的特征。长坡指的是一个公司如果有优势的话,可做事的空间要大;厚雪指的是有明确的优势,这样的话可以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有超额利润;慢变指的是,行业很少存在一种全新的技术或者一种全新的模式的出现会改变这个行业中好公司固有的竞争优势。

我们不会用市场的涨跌来评判自己研究的对错。自己研究的对错一定不能让市场先生来评价,而是自己要动态地去跟踪。因为市场先生它长期是无效的,但是股价对于长期价值的反馈是很慢很慢的。

巴菲特常说,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眠,其实只有在我们真正对质地的要求更苛刻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自己可以睡好觉。

第一件我会永远坚持的事,就是不预测股价。第二件事就是不要做过度乐观的预测,尤其是基于当下趋势进行外推式的这样一种预测,这是研究上的一个告诫。第三,不要轻易相信过去让你赚钱的方式在未来可以延续。还有一点很重要,作为一个基金经理,永远不要说假话。

文字实录

主持人:对话投资大咖,把握市场脉动,欢迎来到《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的高端访谈类节目《对话》现场,我是主持人文景。

做投资,听上去很容易,要好格局、好公司、好价格,但做起来却很难。

如何在市场的噪音中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去捕捉机会?如何做到投资的知行合一?本期《对话》我们邀请到了被大家誉为“深度价值代表”的姜老板——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姜诚,和大家一起聊聊知行合一的投资之道。

姜总,您好,先给我们《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打个招呼。

姜诚:好的,《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大家好。

主持人:姜总,其实我挺好奇的,为什么业内都会称您为姜老板呢?

姜诚:业内称我为姜老板,一定是从公司内部叫出去的。我回想一下,大概这个名字、这个绰号已经被叫了14年。该08年被我们的一个小伙伴率先喊出来,我觉得可能最开始是因为我心宽体胖,后面的话可能大家叫习惯了,就成为一种习惯了,所以也不好找太多的理由给这三个字往上贴金,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因为自己长得比较胖,被大家叫习惯了。

主持人:其实我们看到您也有15年投研经历啊,能不能给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您的整个求学和职业生涯?

姜诚:其实这个挺幸运的。我一直觉得到到目前为止我最幸运的一件事,误打误撞地进了这个行业。坦率地讲,其实自己在考大学的时候,志愿都不是经济金融类的,那个时候自己也不懂什么是金融。在99年那个时候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自己最心仪的一些方向没有达到那样一个水准,所以误打误撞学了金融这个专业。

然后我属于职业觉悟应该比较差的,我自己可能更像是一个干什么都老老实实,都干就好了的人。

读了金融这个专业,很快进入到求职季,那就找金融机构。自己盘算了一下,投行这种项目制的工作可能不太适合我,还有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好像也蛮麻烦的,我觉得我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一直好像也不是那么高,还是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方坐着、然后做一件稍微普通一点、可以做得久一点的事,会好一些。

入了行之后才发现,其实打开了一个特别大的天地。所以我现在一点都不后悔,反而觉得幸运,就是当时放弃了一些其他的方向,而选择了做二级市场的权益买方研究及投资。

这条路——做权益市场的投资,其实对人的智商和天赋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这就让我想起了巴菲特的一句话,“要想在一生获得投资的成功,不需要超高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甚至也不需要超前的信息,它只需要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框架和良好的情绪控制力。”我觉得无论是完备的知识框架,还是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其实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达成。

所以我现在感受到了,做基金经理的一个最大副产品、其实可能是一个更主要的馈赠、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副产品,就是你的知识、你的认知会不断提升,它有很强的复利性,我觉得没有终点。

像芒格、巴菲特已经快100岁了,还可以依然做(投资)这件事,其实这样的工作是很少的。所以因为一些误打误撞的原因,人生充满了一些随机性;我在需要好运气的时点赶上了一个好运气,所以进这个行业。成长的过程可能就慢慢地来了,其实我们成长得也不算快,但所幸一直都在一条还蛮正确的路上,所以确实是蛮幸运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其实您自己说是误打误撞,但其实您整个投研经历其实说是非常丰富,您最大的体悟是什么?

姜诚:最大的体悟,其实不是无病呻呻吟,其实最大的体悟一定是你在早期经历了顺境和逆境之后去不断地去完善这样一个框架,我觉得不存在一个普适的、可以很快就抓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二级市场的投资框架。

那么其实起步阶段自己赶上了牛市,06年入行,那么就是牛市。做研究的时候,股票推什么都涨,那么做投资的时候,因为研究的绩效好,所以做投资也很快,我记得我管理第一个账户是09年就开始了,其实刚刚入行三年多。

那个时候又赶上了金融危机之后的下一轮牛市,在4万亿的刺激下,其实又是买什么股票都涨,觉得一切都很顺。最后其实自己还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方法论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一味地追求景气度、不那么care估值,其实是跟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是有冲突的。因为投资其实本质上来讲,是我们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去买尽可能好的东西。

所以经历了市场的教育之后,自己才会去反思。

当然了,(期间)也有一些人在身边指导你,所以我幸运的第二件事,其实是我身边一直有水平既高、价值观又正、又愿意分享的人,持续地在教我,那么我自己也持续地愿意去学习,所以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说是说是你很有天赋,你可以很快掌握到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实际上我觉得在投资当中也不存在一个普适的好方法。它一定是自己缓慢地去积累,慢慢地去打造跟自己的知识体系,跟自己的性格特质相匹配的(投资框架)。我觉得我现在的框架一定不能说它是最好的,因为我还想让它变得越来越好,不存在一个止步的这样一个状态。

另外我自己目前用起来比较顺手的这样一种框架,它很可能不适合其他人,所以我觉得感谢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感恩于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在教我的人,当然也感谢市场的这样一种教训。其实教训的价值更大一些,大概是这个样子,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戏剧性,特别精彩的故事也没有。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其实您觉得投资不存在一个普适的好方法,其实您的文章中也提过,您觉得投资是结婚,但不是谈恋爱,这个观点其实挺有意思的,能不能跟我分享一下?

姜诚:这个其实要从价值投资说起,因为其实所有的投资框架,我们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市场投票机的运行机理,通过对资产价格的研判来进行来进行低买高卖的这样一种投资决策,获得资本利得。

另外一种其实就是巴菲特(一直做的),他把股票当做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所以你的投资目标就变成了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去买尽可能好的资产,而不是去研判这个资产本身的价格变化趋势。

如果你要做的是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的话,你就需要回答段永平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思想实验或者心理测试,如果这只股票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意味着你买了之后永远都不能卖出,那么这个价格你还愿不愿意买?

其实这个心理拷问不是教导我们股票要捂着、买了之后永远都不卖,而是要做一个这样的心理测试,如果不能卖的话,你还觉得它物超所值,这个时候你分析的才是它的价值本身,而不是价格的波动。

那么我们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离婚,对吧?那么如果你在买股票之前,你就做好了它的价值本身的测量工作,而不是为了我做一个短线炒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后就分手,那么这一点上其实(投资和结婚)是很类似的。但是它只有适用于我们现在所选择的这样一种价值投资框架,当然了,我们永远不会强迫自己不卖。

主持人:懂了。

姜诚: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跟我们的投资理念有关。

主持人:其实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个深度价值的践行者,然后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这样一个选股方式,能不能跟我们粉丝朋友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整个投资框架?

姜诚:好的。

既然你是以资产价值的评估为工作的主要要点,你一定不会自上而下。因为资产的价值或者说一只股票、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它一定是自下而上地通过微观层面上的信息收集,用一些基本商业模式分析的框架、用竞争优势分析的语言、用业务增长空间的这样一种衡量来把它综合研判出来。这是一个个体的价值。

(因为)不研判资产的价格,所以你不需要通过宏观分析、利率政策的分析来判断大势是涨是跌,你也不需要基于行业之间景气度的变化,或者是景气度的第一次出现来做行业的轮动,因为你评估的是这一只股票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它价值的变化方向,所以它就一定是自下而上的。

绝大多数的自上而下的分析,解决的其实都是资产价格的问题:在当下或者未来的某一个时点资产价格的变化,但分析价值不需要这些东西。当然我们在自下而上研究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做中观行业的研究,我们需要判断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我们需要判断行业的竞争格局,那么同样我们也需要判断一些宏观上长期的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人口的老龄化,比如说我们经济长期处于更中低速增长阶段下整个经济的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去做研判。但是我把它当做一个影响个体企业价值判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外部变量,而不是一个借它去判断资产价格的东西。

所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方向上的区别,而不完全是研究内容上的区别,那么这个是我对自下而上的这样一种解答,它是建立在对于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这样一个目标之上的,它不是研究价格。

主持人:既然是基于企业的整个经营价值研究之上的,您肯定对一些好公司会有一些共性的标准,您觉得好公司的共性是什么?这些标准是什么?

姜诚:其实我们一般分析的过程是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业务空间。

在商业模式识别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要抓住企业经营的关键点;在竞争优势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围绕着这些金融的关键点,去核实它在关键点上有没有优势。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事先设定一个标准,就是好公司它一定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但是我们以自己的经验来总结一下的话,其实包括我们研究市场的案例,发现持久的好的公司通常具有这么几个特征。

长坡,这是第一。第二是慢变。第三是厚雪。

长坡、厚雪、慢变这6个字,大体上就是我们目前总结的好公司的一些比较通用的特征,长坡指的是其实一个公司如果有优势的话,当然可做事的空间要大,它才更好,对吧?可施展空间大。

厚雪指的是什么?有明确的优势,这样的话我可以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有超额利润。那么(关于)长坡和厚雪其实我们对照的都是巴菲特打的一个比方——滚雪球。滚雪球,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条长长的雪道,雪道要长,还需要雪厚那就更好。

那么难理解的是什么?难理解的是慢变,其实我们用雪道打比方也好理解。如果你在长长的、厚厚的雪道上滚了一个大大的雪球,但是前面有一个急转弯,那么这种情况你的大雪球反而容易摔出去。

这个就像什么?联想到很多我们在做产业分析的时候遇到的一种现象,那种现象克里斯坦森把它叫做颠覆式创新,就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或者一种全新的模式出现了之后,它会改变这个行业中好公司固有的竞争优势。

比如以一些新兴产业为例,在上一代的技术下你是成本最领先的,效率最高的;但一个新的技术出来之后,你可能变成落后,你原来所建立的能力上的优势可能在新技术路线下反而是劣势。这种现象我们叫做死老大,什么叫死老大?会害死行业老大,那么这个就不符合慢变的特征。

我们辛辛苦苦地找到了一个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它有很强的超额盈利能力,结果这个不可持续,那就是很要命的,所以长坡、厚雪加上后面的慢变,其实是我们发现长期比较好的公司很重要的一些基本特征。当然它也不意味着就是我们用这三个标准就能一定能筛出来好的公司,还是一事一议的。

主持人:其实您提到了三点——长坡、厚雪和慢变,但是我们看到您的整个投资组合中其实是以低估值的、比如像机械啊、化工、基建这些顺周期的一些行业的个股为主的,看似好像没有什么进攻性,但是可能在过去三年当中还是获得一个比较丰厚的回报,整体回撤控制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您到底是怎么做这个投资组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姜诚:好的,其实这是一个自下而上应对市场的结果。

因为您应该有注意,我刚才讲长坡、厚雪、慢变的时候,从来没有指向任何一个特定行业,因为事实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什么行业永远好,反过来它的对立面,其实很多行业都有好公司,好公司的衡量标准不是在于它的利润增速有多高,而是它的超额盈利能力。

如果一家公司有长期的超额盈利能力,你又能够以很便宜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这就是最好的投资,跟它是在哪个行业没有关系,跟它的利润阶段性的增长的速度也没有关系,甚至在永远都不增长的行业当中,我们都能找到很好的投资机会;甚至是在衰退行业当中,我们也能找到很好的投资机会。很好的投资机会是以长期的潜在回报率来衡量的,所以我们就会自下而上地去找。

第二步就是等价格,我们说我们不预测市场,但是其实我们可以观察市场,等待市场给你出一个好的价格,对市场先生,不要把它当做赛跑的对手,你要跟市场赛跑的话,其实很难赢,但是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交易对手,他情绪阴晴不定,他可能有的时候给一个很离谱的高价,有的时候也会给一个离谱的低价,那么在离谱的低价出现的时候,买就行了。

目前组合当中呈现出来的顺周期的特征,并不是我自上而下地要选顺周期的股票而找到的,而是在我们认为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当中,目前价格又合适的(情况下)呈现出了这样一个特点。它是一个自下而上做价值评估,同时结合市场现状来进行应对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的。

正因为如此,你也很难形成特定行业和特定风格当中的集中暴露,它形成了适度分散的这样一个作用,自下而上大概率上可以实现适度分散的作用,然后个股上我们对价格又有苛刻的要求,所以对重仓股我们其实是很care风险的。

那么在组合上你自下而上构建要有一定的分散度,相对而言低的回撤和小的波动其实是被动应对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主动控制的目标。其实是这样,自下而上还是一个核心。

主持人:您持有的这些股票,从四季报来看,都是一些其实缓慢上涨,而不是那种爆发式上涨的那种票。是不是一旦爆发,您就会觉得潜在的回报率降低,您就会选择把它给卖掉?

姜诚:说的很好,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做投资的一个基本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尽可能好的东西。那么投资当中这句话的一个推论就是,同样的一个东西、一项资产,它价格更低的时候潜在回报更高,除非你在动态跟踪的过程当中降低了对它长期的评估。

但是其实日常的变化当中能够导致我们改变长期判断的信息是不多的,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是:同一只股票,价格低的时候潜在回报高、价格高的时候反过来,那么所以我们以应对为出发点,自然也会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

您刚才注意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我们的现在大家看到的我们的重仓股,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其实还是蛮温吞吞的,那么实际上不是我们买的所有的股票都一直是温吞吞的,只不过那些曾经大幅上涨过的,可能我们已经拿得不多了。

那么一直温吞吞的、但我们觉得它一直很ok,所以一直在重仓,它的因果实际上是反过来的。

主持人:那么问题来了,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你现在持有这个票,它一直就是不涨怎么办?你会不会考虑卖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出票呢?

姜诚:先说什么情况下会卖掉,蛮刁钻的问题。

第一肯定是看错了,其实我们现在的有一些组合当中的品种,它长期没涨,我们还一直拿着,是因为我们觉得还没看错。

首先我们不会用市场的涨跌来评判自己研究的对错。自己研究的对错一定不能让市场先生来评价,而是自己要动态地去跟踪。因为市场先生它长期是无效的,市场在反映短期信息的过程当中是高度有效的,比如说一个业绩不达预期的负的预期差,股票一定会很迅速地用下跌来应,但是股价对于长期价值的反馈是很慢很慢的。

所以我们以长期价值为出发点的投资,一定不能用市场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涨来衡量。但是它也不意味着你买了之后可以睡大觉,所以我们一定要动态地评估。有一些结构性信息在纷繁复杂的,我的观点是,大多数的更新的信息,比如说财报、比如说去上市公司调研产生的一些新的信息,大部分信息其实是短期波动的噪声,它对长期价值的判断其实是扰动。但是这里面还是隐藏着比较低概率的、或者是比较少情况下可能是长期的负面证据,证明我们对它的竞争优势的评判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其实你要认错的。什么时候卖股票?第一种情况就是看错了,其实没有那么好的竞争优势,也就意味着你所谓的安全边际其实并不安全。

第二种情况是更常出现的,我们刚才提到的同一只股票价格越低、潜在回报率越高,价格越高、潜在回报率越低,那么很多股票它涨到了我们觉得机会成本cover不住的时候,我们也会把它给减仓或者卖掉。

第三种情况更少见,你的仓位已经满了、但是你找到了更好的品种,你需要置换、腾挪。这种情况由于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其实还不至于乐观到极致满仓的状态,所以出现的比较少。

更频繁出现的是涨的太贵了,比较少出现的是认错的情况,不是说我们的水平很高,而是导致认错的信息出现的频率本身就是很低的。

那么第三种情况是腾挪,品种之间的这样一种置换。

主持人:其实也有人说过,如果你换手率太高的话,你就别谈自己是价值投资,我们看到其实您的换手率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您到底有什么自信能够一直让它们躺着睡大觉。

姜诚:其实我们曾经写过文章,叫做财报季敢于睡大觉的基金经理。

首先你的研究框架要完整,在做决策之前就已经把该想的局面想得比较清楚了。我们在重仓一个股票的时候,通常不会单线程地放大它的优势、一个好的点,而是会把它的缺点、不利的局面、不利的情形、尽可能地考虑的完整一些。

因为我们所身处的商业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它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我们很容易从后见之明的视角、事后诸葛亮地看到一些导致当下结果的原因,但其实我们会忽略到更多我们没有看到的一些原因。那么这些你没有看到的原因在未来可能会发挥作用,甚至会让你踩到坑里,所以其实我们要认识到这个复杂性。不要简单的归因,不要简单的外推。

复杂系统还有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随机性。它总有一些意外发生,总有一些你没想到的因素,甚至有一些很离奇的场景,比如说你今天身体不舒服,上市公司的老板可能最近状态不太好,他做了一个糊涂的决定,或者他做了一个特别英明的决定,或者他的身体状态……都会决定一些长期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会做得相对而言的谨慎,不会做一些特别单线程的预测。

这个跟结婚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跟你很喜爱的一个人长期过下去的话,结婚之前应该拷问的是能不能忍受他最大的缺点,而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把他优点化、他太好了,这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所以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发一个下等愿,这个结果上来讲的话,可能容易得到一个上等福。

那么反过来,其实更多的人在市场当中喜欢基于一个乐观的展望去做买入的决策,最后失望的概率反而大。由于不想失望,所以前面考虑的足一些,前面考虑足一些、后面的运行出现比我们想的不利局面更差情况的概率就低了,这样你是不是就可以睡得安稳了?

巴菲特常说,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眠,其实我们真正在对于质地的要求更苛刻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你可以睡好觉。我在重仓一个股票之前也会做一个心理测试,就是买完了之后敢不敢睡大觉,敢不敢关行情软件,跌下去之后敢不敢加仓?

所以低换手一方面是取决于我们对于安全边际的追求,另外一个方面也产生于对市场的被动应对。因为如果我们的股票它也没有上蹿下跳,它也温吞吞的,我就没有必要动它,结果上来讲也是一个比较低的换手率。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如果市场很高频率地上蹿下跳的话,可能我们相应的换手率也会提高,但是大体上来讲是一个偏低的,因为组合长时间的状态是可以让我们睡得着觉的、跌下来敢加仓的。

主持人:其实刚才姜总提到了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说要让投资者睡得安稳。其实要让投资者睡得安稳,也就是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投资体验,投资体验好就是要回撤控制的好,您这个回撤又是怎么控制的呢?

姜诚:是其实刚才有讲到,我们相对而言比较小的回事其实不是刻意控制的,它还是刚才讲的那种自下而上的(选股)就很难集中,其实高回撤、或者叫高波动,往往建立在高锐度的基础之上,高锐度往往以高风格或高的行业集中度来呈现。而我们没有对行业的偏好,所以自下而上构造出来的组合很难集中在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风格,那么不同的股票之间的相关度就降下来了,有的甚至是不相关,组合当中的这样一个同涨、同跌的情况就少了。

坦率来讲,我倒是不太建议基金持有人们特别care回撤这个事儿,因为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是长期赚钱的确定性以及赚钱的多少。其实我的目标也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恰好由于我们自下而上的这种投资方式使得过程还(回撤控制)比较好。

其实大家对过程(中的回撤)耐受度低,其实这背后是人性。如果大家能够把人性的弱点给克服掉,不要把过程的波动当做本金永久性损失的这样一种真正的风险,其实倒也还好。但是我们这种风格可能大概率上波动也不会特别大,在同类产品当中它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结果。

主持人:其实您之前也提到,除了是要买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和长期的盈利能力突出的公司,其实您还很注重估值的安全边际,您到底是怎么定义安全边际的?

姜诚:估值的安全边际,大家通常会把它理解成一个很低的市盈率或者一个比较低的市净率,一个定量的指标;但是在我们这边,安全边际它不是一个定量的数字,而是一种定性的状态。这个定性的状态指的就是,只要不发生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比较悲观的情况更悲观的情况,我们其实就很难受到大的损失,剩下的情况都会更好,那就让它变成了在概率上赚钱、在结果上只是赚多和赚少的差别而已。

所以我们在对给企业做前景预测的时候,不会盲目乐观地基于一种乐观的展望做单一情景的乐观预测,而是会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去考虑得足一些。你以能够容忍它的缺点为重仓的前提,所以自然而然这就是安全边际的状态。

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它有一个推论,这个推论就是安全边际一定不是一个定量的市盈率的指标。虽然我们的组合现在呈现出来低估值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找到的好的公司且目前价格合适的呈现出来这样一种状态而已。一定是不同的公司安全边际的定量标准是不同的。

其实如果单看估值的话,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估值更低的标的。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买,其实背后还是有对阿尔法的考量,在阿尔法的基础之上再去要一个好的定性的状态,就是它不要隐含乐观的预期,安全边际就是这个东西。

主持人:您有没有遇到过在全市场、比如说整个市场当中找不到你觉得好标的的时候,您觉得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阶段?

姜诚:现在是一个蛮舒服的状态,是因为过去三年市场一直是一个高度结构性分化带来的结构性牛市。

结构型牛市,它的呈现的过程是总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但是翻来覆去的是一小撮股票在涨。我们如果现在把市场所有的股票切两刀、形成4个象限的话,就是大盘、小盘切一刀,成长和价值型切一刀的话,那么过去三年其实整体上而言,是大盘成长这一个象限在上涨,大盘价值、小盘价值、小盘成长其实整体上从股票的数量分布来看,有显著上涨的股票占比是极低的。

所以我们从自下而上的视角,现在可做的事还蛮多的。现在的组合状态当然也比较好。

但是您这个问题讲到了一种情景假设,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很难找到质量好又有安全边际的股票,概率上一定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其实应该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做?

只有两个选择,我们运用价值投资的这样一种框架,第一种框架就是当同样的股票价格变得高了之后,意味着它的潜在回报率下降,那么如果你依然要持有它,意味着你要降低你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的要求收益率。其实也还可以,很多投资大师们的股票涨了10倍20倍甚至更多,其实他们一直拿着,如果我们留意他们的观点的话,其实他们的收益预期一直是放得很低的。

我觉得好公司它赚钱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在它很贵的时候还要指望它有很高的收益率、潜在的收益率,那就不对了。这是第一种应对,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收益预期来保持合理的仓位。

那么第二个更简单,就是你降去降仓位,降仓位了之后,意味着我有更多的现金的头寸。比如说巴菲特现在也属于账户当中现金头寸占比比较高的时刻,可能他也想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那么到那个时候的话,我们大概率上也会采取这两种应对的其中之一。那么历史上其实我们也做过仓位的调整,比如说2015年的6月,那个时候其实大家一派歌舞升平的时候,其实我们感受到的状态其实是风险报酬比已经下降了,所以有一个降仓的动作,所以也没什么,其实我们对一些特有的仓位的目标、特定股票的持仓比例的这样一种诉求也没那么执着,应对它就好了。

所以就两个应对,一要么降预期,二要么降仓位。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大盘小盘切一刀、成长价值切一刀,您个人是怎么做成长股和价值股之间的平衡,您对您基金又是怎么来定性?

姜诚:其实没有刻意地去平衡。其实坦率的讲,我们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在成长股上也有不错的斩获。其实成长和价值它们作为一种有价证券,背后都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它们的价值都取决于长期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分红。

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区别不外乎是价值股当期的分红更高,成长股未来的分红更高。如果我们用一个金融资产的专业术语来定义的话,那就是价值股是一个短久期资产,成长股是一个长久期资产,长久期资产未必不好,短久期资产未必一定就好,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对它的长期竞争优势的置信度的把握。

如果置信度很高,一个公司它就有很高的超盈利能力转化为比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在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之上还有高的内生增长,这样的情况意味着虽然它今天不给我分钱,以后它可以给我高置信度地分更多的钱,远超我的要求回报率的那样的一些未来回报的这样一种增长率,显然成长更好了。

但是成长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能盲目地乐观,觉得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如果你的研究到位了,你觉得它就是那么好,你可以给它比较高的估值,但是这都是一事一议的,一定不能以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来一分为二地进行野蛮切分,比如说成长股整体就是更好,或者价值股整体就会更好。

我的观点是,在成长股当中、在价值股当中,都会有好的,但好的占比都不会特别高。

所以其实我们要求还是要严格一些。说到这,我想到一个例子,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只股票,巴菲特掌舵的这只股票,其实在三年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当中,它不仅一分钱红都不分,还不做回购,近两年开始做了回购,就是说它没有任何实质性地回馈股东的动作,大家为什么还对它保持那么强的信心?

那是因为大家相信股神以及他的团队有能力把本来可以分给我们的钱留在他们的手里,进行更好更高质量的投资,所以这个对应成长股的投资原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相信上市公司可以长期以更好的再投资回报率给我们创造更多未来价值的话,那么这种成长股是特别好的。

其实成长股的极致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其实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挺有意思。

主持人:您提到要相信成长股的一个未来价值,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其实成长股是很难去定价的,您对这类资产定价方面你怎么考虑?

姜诚:其实还是围绕着研究入手,定量是蛮难精确评估的。其实我觉得成长股研究最主要的难度不在定价,而是在长期置信度。

首先你识别一个变化很快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是有很大的挑战的。其次你预测一个变化很快的行业的长期格局,也是很有挑战的。其实如果你要把这两个定性的挑战给解决了的话,定量这样一个估值分位数的话,那么可能十几倍ok、二十几倍ok、甚至是30倍也是尚可的。

我觉得主要的难点不在于定价,而是在于竞争优势的识别,我觉得多数市场上公认的有竞争优势的成长股,其实没那么明确。

主持人:您觉得买大白马算不算您理想中的价值投资?

姜诚:当然不是了,其实大白马是市场的一种审美。如果我们进行历史案例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市场对白马的审美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什么市场对白马股的审美标准在不断的变化?因为很少有白马股可以长期表现良好。

市场对于好公司的定义其实是眼下表现好的、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好的,以及大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会表现好的。但是很少有公司可以长期表现好,所以市场对于白马股的可能一定是变化的,显然我们不能用白马股当做价值投资的这样一个标准。

主持人:有没有什么行业是您不碰的?因为其实您的那些行业都是顺周期,而且都是一些低估值的那种行业板块。

姜诚:那么其实刚才我们有讲到,为什么现在组合呈现出这样一个状态,是因为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高置信度的、有阿尔法的、然后估值又能提供强安全边际的,集中在了这样一个行业,并不是说我只选这些行业,或者说是我只看这些行业。

当然了,一定也有负面清单,如果一个行业我们找不到它最糟糕的状态,构建不出来安全边际,它可能被颠覆,而且被颠覆的概率还不低的话,这种行业其实我们很难去涉猎。因为它不是一个12345的问题,它可能是0和1之间的差别,我们还是蛮小心的。

所以如果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我们想象不到他10年之后的样子,或者是我排除不了他10年之后还在不在、还是不是他的话,其实我们是不会不太会碰的。那么这样的行业、这样的公司一定是在新兴产业更多一些,所以现在我们组合当中不是一竿子打死、自上而下地把新兴产业全部给排除掉了,只不过是按照我们的框架、在新兴产业当中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股票,本身难度就大。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负面清单,其实很多基金经理都会在自己的投资过程中给自己列一个负面清单,您在您的投资中有哪些您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事?

姜诚:我想一想。其实第一件事而且我会永远坚持的,就是不预测股价。这个事其实是一旦我们尝试去做预测股价这个事,基本上就要开始高置信度地亏钱了。对多数人都是这样,我们看很多优秀的机构投资者,长期超额收益的来源也不来自于预测股价,也是在行业内挑到了比较好的阿尔法。

那么第二件事就是不要做过度乐观的预测,尤其是基于当下趋势进行外推式的这样一种预测,这是研究上的一个告诫。

第三,不要轻易相信过去让你赚钱的方式在未来可以延续。以动作来看,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它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操作的动作是适合的。比如说从14~15年的那段时间,大家觉得最好的赚钱的动作是什么?最好的赚钱动作就是买风口、拿住涨幅特别大,然后到16年之后大家发现不对了,当时通过定增互联网、加一个互联网,大家都飚了,你觉得就这种很好,大家那个时候经常喜欢讲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之类的,那个阶段适应的动作特点拿到16、17、18、19、20、21年就很惨。

我们要提醒自己,从2016年到现在为止,虽然中间有18年的一个小的波折,其实一直是白马股领先的状态,或许长期来看行业的龙头公司它的竞争优势的置信度就会更高,但是我们要从它的原理出发,为什么它会高?为什么盈利能力高的公司长期表现会好,而不是相信一个我买行业龙头抱住就ok了。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基于过去的一种操作范式取得了好的结果,而相信它是一种成功的不二法门。

它的对立面就是你要不断地怀疑,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这样一些动作,现在我能想到的其实蛮重要的这一点。

还有一点很重要,作为一个基金经理,我觉得永远不要说假话。这个其实是跟我们的工作相关,因为如果你说假话,说多了容易把自己给骗了。对,是这样的。自己都信了。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是人的本性。人都是这个样子,你同样的一句话,你甭管它是对是错,你重复次数多了,你就会相信它是对的。我们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地域有石油的那样一个寓言故事,其实这个是人性。

暂时想到这4点。

主持人:我们再来回到市场这一块,其实今年市场表现其实是有点出乎大家意料的,从开年像金融地产这种低估值板块其实是有过一波表现的,然后我们看到其实您之前也不怎么买地产股,但是从去年好像是三季度的样子开始慢慢介入,您觉得这波地产股的表现是不是会有一个持续性?

姜诚:其实说老实话,用我们的负面清单的第一条来指导一下,就是不要预测地产股未来的表现,但是我们买地产股要有我们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在于,在去年三季度的那个时点,我们在研究上有了一定的认知上的更新,就是我们对地产的长期的大概的竞争优势应该是什么(这一点)大概有更高的置信度了。然后在行业的外在的变化上出现了不利局面的逆转。去年上半年的土地市场隐含的。其实是面粉甚至比面包还贵的这样一种状态,因为大家集中供地去拍卖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经验,还要去抢,项目的隐含的未来的回报率是很低的,我们是蛮紧张的。后面其实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我们看到了流拍率大幅提升,土地溢价率下降甚至消灭掉了。意味着格局的出清这个事儿其实它还是在持续进行,那么我们找长期能够活得下去的、然后运营效率又高的,当时状况下的估值水平其实就很好。

所以其实是我们在价值评定这件事上找到了安全边际而去买的,它既取决于我们认知的提升,同时也取决于市场的变化给了我们更好的价格,但是这不意味着在去年三季度的那个时点,我们认为未来地产股在股价表现上会有一个相对收益,虽然走到现在为止好像还不差,我们买到时点的价格好像也蛮合适,但是那个不是自上而下择时的结果。

这也意味着什么?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地产股的下跌、下跌的话我要加,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加,但是它也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它未来会涨,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包括我们买的其他的顺周期的行业都是如此。我们的资源品行业其实已经拿了三年了,所以我们一定不是基于短期的供给不足带来的价格暴涨的投机式的这样一种机会。

那么对地产也如此。

主持人:除了地产的话,其实我看到在您的持仓当中,其实偏建材建筑类的个股也是您个人比较偏好的,您对这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又是什么?

姜诚:一样的。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市场,对它有偏见,觉得它一点都不性感,觉得它商业模式也不好,觉得它高杠杆,觉得它又有营运资本的投入,甲方账款对吧?这个行业不好,然后又没有大的需求增长空间,算了,衰退行业,不要。

其实我们倒没有那样的一个歧视。我们觉得其实建筑这个行业当中的阿尔法,可识别度是极高的。阿尔法长期的稳定性也是很高的,这就意味着好的建筑企业会有长期不错的超额收益,价格又如此之低,其实我就不用管什么稳增长的措施落不落地,根本就不需要。

其实这个蛮简单的,研究建筑物其实不难,你只要把那些那些标签化的那种想法、那些似是而非的市场公认的那样一些审美标准清零,再自下而上的一张一张报表地去看,一个科目一个科目地去读,既看横截面上的这样一个结构,又看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其实我觉得不是一个特别难的抉择。可能有比较大的心理难度,因为市场都觉得它不好,你要觉得它好,要克服心理上的孤独感,但是,我觉得技术难度没那么高,对。

主持人:除了地产之外,就是金融板块。其实今年像低估值的银行股,其实也是有过一波的表现的,像其实您个人好像也不怎么碰银行股,像后续这种绩优的龙头银行,会不会您也会有一些考虑?

姜诚:它肯定是在我们的观察列表当中,只不过是现在我们的研究能力没到识别出安全边际的阶段。如果我的能力没到的话,我可以选择等待,对吧?我可以选择等待更好的价格,那么或者说是行业外部发生了一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最糟糕的局面,让我们认为现在就有了安全边际,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分子端我们对于基本面的长期的这样一个判断没有足够的自信,然后在分母端价格上其实好像也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这从侧面印证了,我觉得我们买股票真的不是冲简简单单冲着低估值,还是要看懂,在我们看懂的这样一个程度上价格要匹配。

主持人:其实四季报来看,其实化工上面的,就是在化工板块布局也是比较多的,其实化工它的细分的、一些赛道细分行业是比较多的,细分领域的一个投资的投资方向您是怎么看待的?

姜诚:你说的很对。我觉得化工这个行当它不是一个行当啊,它有很多的细分领域。虽然我们历史上曾经化工的持股比例很高过,比现在还要高,但是其实我们持有的不同的品种,其实它属于不同的细分的领域,所以其实他们的相关度也蛮弱的。

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的斩获蛮大的,为什么斩获蛮大的?是因为这种产品无差异的领域,我们只需要集中全力去寻找成本领先优势就够了。

那么成本领先优势,谁有?有多大?原则上讲是有标准答案的,只要你足够的细心,足够的耐心,这个标准答案是可以找得到的。

那么这样的行业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就是它的优势一旦建立,由于它很少出现技术性颠覆式的创新,那么它的优势更容易稳固,甚至利用规模与范围经济不断地扩大。

那么大家读企业史也会发现,有一本书叫做《规模与范围》,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的书,其实它就是一个从百年以上的视角讲述了这样一种工业类型的企业它怎么样建立维持它的竞争优势的,那么其实它的可预见性、可持续性要强一些,那就无所谓了。

更好的一点是什么?它的产品价格波动特别大,产品价格波动特别大,就意味着利润的波动特别大,利润的波动特别大,就意味着市场更高概率的会给它的出价波动特别大,那么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够买到很便宜的价格,因为我们不介意波动,对吧?所以这个是我们喜欢的。

其实选股的出发点还是要找到高置信度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主持人:您对今年的整体的一个市场表现您是怎么看的?其实有些人还是比较悲观的。

姜诚: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每年都是这个样子的,大家想一想,12月到1月,新基金的发行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很冷?最难发的是什么基金?投资海外中概的,以及港股互联网的。那个时候我记得我们刚好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有一只新基金在发行,那么我们跟渠道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因为公司有同时在准备发行的港股通投资标的的基金,那个时候是根本卖不动的。

不是说我更明智,对吧?我也判断不了2022年市场会怎么样,因为我现在耳边充斥着不同的声音,人家说今年大盘没问题,有人说今年还是很难做,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所以我也不会比他们更聪明,还是算了,盯住组合目前的状态,买完了之后敢不敢关软件,敢不敢回家睡大觉,然后跌下来敢不敢加仓?现在其实这样的股票还不少,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

我们也没必要纠结于恒生指数表现更好,还是沪深300表现好,还是创业板指的表现好,还是恒生科技股指指数表现好?你就老老实实找自己股票就行了。以现在的市场的温度来讲的话,我觉得找不到好的品种、找不到可以安心睡大觉的品种反而是难的。所以正是有这种以价值为锚,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纠结于接下来的市场怎么表现。

主持人:按照您的说法,其实还是有很多能够让您拿住,然后安心睡大觉的这样子的票,对吧?是不是这些票还是集中在您自己坚定看好的,像化工、基建、机械这些领域?

姜诚:目前的结果是这个样子的,只不过它不是自上而下决定的。但我们一直把更多的视角投在组合之外,因为组合内已经是被我们把过关用筛子筛过的了,可以安稳睡大觉了,跌下来敢加仓的了。

所以你的主要的精力适度地放在动态评估我们的前期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成依然成立。

那么大量的精力其实在外面去找,现在A股市场上接近5000只股票,加上港股的港股通投资标的其实更多,这个里面我觉得被充分研究的股票最多是几百只的量级。当然我们说隐藏在角落里的,大多数是垃圾,但是这里面还是会有遗落的明珠,而且寻找遗落的明珠的工作强度特别大,所以它一定会占用我们更主要的时间。

现在我们一小部分的时间是放在对现有品种的跟踪和动态的评定上,大量的精力其实是放在组合之外的,组合之外我们没有明确的行业的方向,因为行业太多。也没有明确地比如说一种那种估值的要求,因为现在低估值的也很多。那就一个个去找好了。

前年到去年,其实我们有蛮好的收获,有运气的因素,也有我们勤奋的这样一种回报,那么勤奋一定要持续下去,如果运气又再次眷顾你,又找到了好好的标的,那你很好。找不到的可以继续找,等就好了,所以心态我们现在心态是属于这样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然后还是蛮舒心的状态,一点不纠结。

主持人:我感觉姜总整个人的状态、心态都很好。

其实开年以来很多新闻基金大跌,什么都是冲上热搜,很多基金经理是有过焦虑的,姜总这边是不是也会因为比如说业绩相对排名,或者是说短期的一些情况产生过一些焦虑,有没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啊?

姜诚:睡不着觉,其实那一定会有很焦虑的状态。但是可能让我自己更焦虑的状态,倒不是业绩相对排名糟糕的时候。因为当排名糟糕的时候,我们已经对组合审视过了。组合不会让我们焦虑,那么我们又在一个很宽松的文化氛围,有的时候当你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领导甚至会给你站台,所以焦虑的时候不在那。

焦虑的时候是在于你的业绩好的时候,当我们业绩很好的时候,市场和我们的持有人以及潜在的持有人,他会更愿意基于你过往的好的表现来买你,他很难去准确地去评定你的风格和你未来的表现,我自己也评估不了我的未来的表现,但是会看你过去的表现。

那么基金经理评价这件事儿,它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一个基金经理要么被过度地赞誉,要么被过度地贬低,他很难被准确地匹配,但是其实多数基金经理的大多数时间段内其实他的水平是在两点之间的这样一种状态。所以理论上来讲,当我们的业绩表现比较高光的时候,容易被市场高估,更可能被市场高估带来的结果就是持有人可能预期会更高,如果他预期更高的话,他在你的高峰时慕名而来的话,他未来容易亏钱。他未来如果亏钱的话,会影响他的体验,影响他的体验,会对他端正的投资风格投资理念的形成很不利,对于基金经理的个人品牌以及基金管理人的公司品牌都会有杀伤。

所以坦率的讲,我们说在业绩高光的时候会更焦虑一点都不是矫情,这就是现在的现实。

所以我们在跟媒体的沟通、跟渠道的沟通过程当中,其实不断地在给我们老的持有人以及潜在的持有人做预期管理,就是好的时候一定是不敢吹牛,一定要讲实话。其实最近有一点焦虑的,你知道了,因为最近表现还相对可以。

主持人:焦虑的话,因为其实跟我也跟其他基金经理交流过,有些人可能会说分散注意力,去缓解焦虑,可能去运动,去跑步,您这边的话是不是会有一些自己其他方式,因为我也听业内很多人提醒过姜总这边一年要看100多本书,不到4天就读一本书。然后也有一个这样子的说法,这是不是也是您自己缓解焦虑的方式。

姜诚:一定是倒不是刻意的,就是我没有刻意地去寻找一件事情来分散精力来缓解焦虑,因为我焦虑的时间很短。

如果看书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的话,一定看书会很少,因为我焦虑的时刻很短,但是你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了之后发现,它就是有缓解焦虑的效果,真的。因为当你专注于一些知识、当你专注于事实本身,而不是当下现状的时候,心情就会容易更好一些。而且我自己读的书还蛮杂的,读投资相关的书很少,其实我们读心理学、认知科学、演化人类学、进化生物学多一些,我们也会读一些历史,读很多的历史,大量地去读历史。

读企业家的传记,读企业史,其实看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当你看问题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都有足够的拿捏,就是你的手上既有放大镜又有望远镜的时候,心态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好一些,所以我焦虑的时间比较短。其实是持续的阅读带来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因为我焦虑了,所以去读书。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受益无穷的习惯。

那么努力长期坚持,当然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读)的数量多,是因为我的家的位置跟上班(办公室)的位置还有点距离,然后我喜欢坐地铁,在地铁上,你可以一个人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一个是外部条件、我的时间比较多;二是其实很多时候读的也不那么认真,就快速地就翻了。所以大家不要纠结于数量,但是你持续地去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这个事是没有止境的,而且能够感受得到的。

我能够感受到今年的我比去年的我更聪明一些,虽然我永远决定不了总有人比你更聪明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也无所谓,对吧?我们赚钱的一定不要建立在我要比别人都聪明才能赚钱的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我们做好我们自己,让自己的认知不断地深刻,就像去年我们在地产上的认知有了一定的进步,这就够了。我不需要对于地产的理解比别人都深刻,那么总有人比你更厉害,对。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其实喜欢阅读很多历史类,包括一些企业家的自传,其实说到底就是以史为鉴,这边能不能给我们的粉丝朋友们也推荐一些您觉得还不错的一些书?

姜诚:好书就太多了,我觉得我们最幸运的一点就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就是我们一辈子可能都读不完好书。当然也有很多糟糕的书,我觉得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我觉得大家由浅入深,如果我们对于对于全球历史演变的基本时间脉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的话,其实可以读各种各样的简史。

其实读一些简史的好处,是它帮你迅速建立时间轴和空间排布上的概念。就是大概16世纪17世纪的时刻,中国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西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美洲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快速地读各个地区的简史,就可以建立起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框架,然后再跟随自己的兴趣,你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去深读了,那么一开始你可能读一本简史,比如说你要读一个极简欧洲史,就很薄。到后面你就不能读那些了,可能你去你去读《罗马人的故事》,你去读《希腊人的故事》,那就聚焦了。

比如说,美国的历史为例的话,你可以先读一个粗糙版本的历史,一本书就能讲完它400年的,后面我们会发现,可以就开始读保罗约翰逊的《美国人的故事》,它就会用120万字讲美国的400年。如果你的兴趣再延展一下,你进一步往下深入的话,你就可以读《光荣与梦想》,对吧?那么用100多万字讲了一个几十年的故事。它其实这样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我觉得没有说是我们一定要所有人都读同样的书,而是基于自己的这样一个状况去读。但是我觉得一定不能带有目的性,读书让我最受益的一点就是从来没有目的性,从来没有目的性地广泛阅读,跟随着自己的兴趣的点去阅读,最后一定会实现一种更高明的用处,那就是无用之用。我觉得其实是蛮好的,如果大家关注我们的书单的话,其实我们跟基金报的粉丝们也以前有过有提供过,然后在我们中泰资管的上,我每年会有一个书单出来。

主持人:《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也可以到时候关注一下。其实除了阅读之外,好像是不是姜总对足球也有点研究,因为您之前还把足球和投资放在一起做比较,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研究?

姜诚:研究谈不上,只能算是老球迷。因为我确实是在意大利世界杯的时候就开始看球了,然后一直看,到现在反而看的少了,时间少了主要还不是因为工作,是因为孩子。

我觉得投资与足球道理确实是相通的。

主持人:和投资到底有什么相通点?

姜诚:比如说,投资理念是什么?投资理念就像一个球队的风格,每一个球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踢球的风格,没有标准答案。

比如说像切尔西这样的队伍,铁桶针摆得那么好,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吧?那么巅峰时期的巴萨,他用那种传切配合的像手术刀一样把一个铁桶防线一小刀一小刀地割开,这种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选择。

球风和投资理念,它都是一道选择题,没有好坏。但是你一旦做了选择,你要坚持,坚持下来未必会有结果,但是不坚持一定没有结果,这个其实是理念和足球上的这样一种应对。

其实巴萨在2010年前后的那几年,在全球统治力独一档的这样一个实力的体现,其实来自于它20年前、在克鲁伊夫时代就对这样一种风格植入、开始打造植入到拉玛西亚的青春的体系,然后又运气很好的在那几年出来一批中间的力量,哈白布为核心的这样一个中场的组合,其实我觉得前无古人,不知道是不是后无来者。

它是一种坚守加上运气带来的一个结果,我们做投资也是这个样子。在战术的层面上来讲跟投资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我们在选择股票的时候,我们构造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一种定性的状态,就是我能够忍受它的不利的局面我才去买,那叫什么?孙子兵法当中讲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个跟足球比赛当中的防守反击战术很像,如果大家去看一场淘汰赛,一场定胜负的比赛,在杯赛的淘汰赛阶段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看欧冠的淘汰赛,那是两场主客场制的,那么我们看世界杯、看欧洲杯的淘汰赛,16进8、8进4、半决赛、决赛这样的比赛,如果出现了强强对话,二者的这样一个实力非常接近,一场定胜负、就是没有后悔药吃的情况之下的,往往是什么?控球率低的胜率高。

为什么控球率低的胜率高?大家实力接近的情况之下,我放弃了控球,说明我立足于防守,立足于防守,其实我实力又不比你弱,我主动防守,其实我丢球就很难。我利用你的一次错误可能就能建立胜果。

我以前看球很多,其实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淘汰赛阶段的强强对话当中的控球率跟胜率之间的这样一个关系。其实很有意思,你看它背后的道理其实其实蛮像的,包括足球场上的位置的划分跟投资决策流程当中的分工,也是类似的,我们也要有守门员,要有中场,要有先锋队。

主持人:我看到姜总其实整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是比较广泛,读的书也是比较杂的,其实粉丝们很有一个问题想问姜总,如果说您不做基金经理了,您会选择从事做什么样的?因为您的兴趣爱好感觉太广泛了。

姜诚:那可能都是一些无用之用,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其实做基金经理做到目前这个状态,我们也不能说做的有多好,其实说点说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运气其实还是蛮不错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好运气会不会持续,当然我希望是可以一直做下去,不要因为一些阶段性的运气不好。

我相信大概率我们未来是会遭遇到运气不好的时候,业绩的滑铁卢这种概率如果你做久的话,这种出现的概率一定会越高,所以我期待我所身处的这样一个宽容、不会因为你阶段性业绩不好就把你给裁掉的这样一种氛围,能够长期持续。如果能够长期持续的话,可能这个事儿就会一直干下去。

那么一直干下去的话,所以我也就没有考虑过我还能干啥的问题。

你看因为做投资这个事它就是这个样子,它看似是一个需要你思考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技能上确实它剥夺了你训练其他技能的机会,比如说我现在不会弹琴、不会画画、不会写诗,对吧?我甚至也不会修电脑,对吧?大学的时候仅有的写几行代码的能力也忘掉了。

所以其实在技能上是蛮薄弱的。所以请大家呵护基金经理,不要让我们轻易地下岗,因为下岗了之后可能其他的确实不会干了,因为那些兴趣培养的东西都不足以拿来吃饭,所以还是靠基金经理这个行当来吃饭,希望持有人们、粉丝们对我们好一点,可能有助于我们活得更久。活得更久,有助于我们基金经理干得更久;干得更久,有助于我们的长期业绩更好,其实很多的成绩是熬出来的,对这点我是坚信的。

所以我现在不考虑我不干基金经理我要去干什么,一是我也干不了,二是目前的最佳选择还是持续地给持有人服务下去。

主持人:非常感谢姜总的一个精彩分享,谢谢姜总。今天其实粉丝朋友们也是感觉上了一课,对整个市场的一个投资逻辑,包括姜总的投资风格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再次感谢姜总。

姜诚: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粉丝,希望大家关注我们,包容我们,让我们把这个事做得更久一点,谢谢。

主持人:更多精彩投资观点,尽在《中国基金报》《对话》节目。我们也将在《中国基金报》官方微信同步发布《对话》系列节目的精彩文字回顾。完整节目视频也可以进入中国基金报APP 直播频道进行观看,感谢您的关注,再见。

版权声明:本次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中国基金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嘉宾言论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为保护版权,文章中的嘉宾言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也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节或修改。文章所述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均不承担更新义务。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admin发布于 2022-03-23 10:15:06 头条
上一篇: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15日下跌下一篇:投资回升消费增长开年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