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样了,还恐慌毛线
三月开局迄今,市场的下跌明显超出预期,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阶段性快速杀跌,超预期涨跌之外,市场众说纷纭,但主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解读:
1. 外资出逃说
三月开始,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开始出现了密集的净流出,一反之前的买买买,首先需要明确,国内的外资主要是QFII和北上,其持仓市值在A股2万亿+级,属于当前A股权重较大的一块资金。其次,外资分为欧美资金和中东资金,以陆港通和A股纳入MSIC为标志性事件,2017年以来,其快速发展。外资出逃说需要建立在一个宏观背景下,就是当前欧洲、印度、中国都出现了明显的资金流出,其背后诱因为典型的美元潮汐(美元降息释放流动性,加息回收流动性,带来美元潮汐和泡沫收割)。2000年后美国的两次加息周期,都对我们的资本市场造成了阶段性的影响,但2016年美国的加息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A股已提前从5000点跌落,躲避了美元加息周期的一次收割。这次美元加息前,A股的此类表现颇有昨日重现的意味——去年二月沪深300见顶以来,到现在已有一年下跌,30%的跌幅,不少价值蓝筹泡沫已出现了明显的价值回归。
外资不是白求恩,它们有落袋诉求,其进出对A股的冲击会有边际效应,基于当前中国股市有全球性价比最好的价值品种,我们认为外资的流出有阶段性,并无趋势性。
2. 经济危机说
经济危机是今年的热点话题,美国前首富,特斯拉老总马斯克就曾经预计,2022年年中到2023年全球会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外资表现是债务过度,内在表现是经济滞胀,扩张能力不足,进而全球经济萎缩。当前确实需要提防一些经济体的债务风险,国内这一块出现局部压力的,主要是城投债和地产债。
全球经济危机对股市的杀害呈现出剧烈深跌的特征,2008年沪深300的年度跌幅为70%。近期A股的下跌是否在提前反映风险?我们的判断是,国内的双循环和防风险政策有利,稳增长能力较强,即使出现经济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应该也会有所节制(国内的风险敞口主要是地产领域,国家今年已对地产进行了政策放松,后期需关注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消费、公用事业、医药等品种在历次经济危机中表现较好
开年A股的下跌中,全球资本市场也都在波动,特别是美国的纳斯达克100,两年来首次进入熊市,需要强调,今年全球确实有经济层面的冲击,外贸类上市公司的投资需要适度规避。国内当前稳增长政策还未有见到成效,其是托而不举,还是加大电流,后市的分歧也会对市场的运行产生影响。(国内一般政策与4-6个月的时滞)
PS:2008年,A股跌幅最小的公司:恒瑞医药、长江电力等
3. 金融恶战说
中美金融脱钩是近期市场颇有影响力的一种说法,客观承认,当前的大时代背景下,中美之间自2018年以来一直陷入缠斗,贸易战中国是后发制人,科技战中国通过科创设立,取得一定补短板成效,金融战最直观的表现是对中概股的猎巫行动。部分说法认为美国认定中俄联手挑战世界秩序,针对性狙杀中国资产。
确实,中概股和恒生的下跌很难用技术面、基本面等理论分析,金融恶战我们反而不担忧,A股向来有政策市一说,并且,金融的背后是实体制造业,中国经济当前的宏观稳定度较好,这不是当年的日本等可以比对的,但短期的痛苦也难以避免
4. 公募踩踏说
公募过去今年大力发展,今年遭遇负反馈,但数据也显示,公募基金当前只是净流入有限,存量陷入囚徒困境。
公募的风格飘忽需要重视,数据显示,公募阶段下跌20%后,一般持仓死等较多,我们通过大数据观察,没有看到公募基金的所谓砸盘操作。但外资阶段流出导致的筹码真空使得A股权重品种下跌,也是事实。
公募的投资强调长期投资,穿越牛熊,只要坚持均衡配置和价值布局,长期问题并不大。此外私募爆仓及两融等数据当前稳健可控。
5. 洗盘换筹说
洗盘换筹说是技术派的说法,认为A股的潜在利空,全面注册制,会导致估值体系全面下移,进而影响资产配置和市场品种定价。技术层面其实可以解释今年的下跌,但不能解释近期的杀跌力度,在缺乏实质利空的背景下,股市出现得较快杀跌,本身是不健康的
当前A股比较明显的核心问题还是,龙头品种偏贵,过去三年大涨的创业板估值依然很难维持,要么通过成长性消化,要么通过下跌杀空间消化。今年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放大了这层焦虑。
股价的经典定价模型是盈利与估值的乘数,当前怕是更大的问题,要在估值波动层面。
历史上沪深300在2008年、2011年、2008年,分别出现了70%、40%、40%左右的杀跌,本次沪深300的跌幅超过35%,属于较为严重的杀跌。
几个结论:
1. 近期市场的杀跌是超预期的,核心矛盾是头部品种偏贵
2. 近期市场的杀跌背后因素不得而知,但历史经验表明,急跌以后,必然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这是市场的客观规律,不以投资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 近期市场的杀跌破坏了过去注册制改革、A股对外开放,房主不炒及居民资产配置转移带来的长期逻辑,但相关逻辑的长效性依然值得关注
4. 今年全球经济压力下,需要降低收益预期,但也有思考国内经济潜在的发展方向:内需、碳中和
5. 近期市场的下跌是对过去几年市场矛盾的一次总结和释放,其偏离国家对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诉求,容易引发市场管理层干预,不需过度唱空
操作建议:
不盲目补仓,耐心等待市场情绪的宣泄
做好标的诊断,不再下跌中将绩优股抛出
基金层面坚持基金定投,知行合一
建议资产配置型和大型客户配置期权对冲波动
admin发布于 2022-03-22 15:19:12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