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企业活力是稳就业的关键

原标题:激发企业活力是稳就业的关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之一。

3月11日,总理发布会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多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是历年最高。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

就业不仅是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因此就业从来就是最大的民生。就今年经济社会形势而言,稳就业尤其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关数据颇能说明问题。据有关部门披露,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将高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达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三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57万,比2021年增加了80万,增幅超过21%。

稳就业,政府责任重大,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在于,具体怎么履行这种责任。

一方面,特殊困难群体需要行政手段的支持。针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政府有必要拿出资金,加强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力度,对他们进行托底帮扶。

另一方面,仅依靠政府推动和行政手段,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的压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机制,通过市场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就业的市场化。

倡导用市场化解决就业问题,并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只是这种作为不像财政给钱、直接安排岗位这么显豁,但能会对市场化就业起到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稳就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把发展蛋糕做大,才能把就业蛋糕做大,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足以支撑充分的就业。因此,必须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协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对于促进就业至关重要。

要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活下去,以吸纳更多就业,减税降费必不可少。同时还要破除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一些人为桎梏。

一家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不仅使很多灵活就业者赖以谋生,更成为国民经济的韧性所在、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但在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却为小店经济的生存和发展设置了较高门槛。另外,围绕主播、微商等新就业形态,逐步规范势在必行,但若条条框框太多显然不符合实际。

面对就业的压力,还要看到青年就业领域的一种结构性矛盾。在当下的劳动力市场上,一边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易,另一边则是不少工厂感叹招工难,类似“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并不罕见。

解决这一类矛盾,只有从供需两方面发力。

在供给端,需要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特别是要补上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不够的短板。在需求端,鉴于劳动者普遍关注的劳动报酬、工作环境以及劳动权益等问题,政府则要引导、推动企业去着力提高和完善,让从事实体经济的岗位更有吸引力。

今年就业压力大是事实,但只要把它当作一个“天大的事”,并辅之以各种有力的措施,相信实现稳就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期待。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min发布于 2022-03-18 14:13:15 头条
上一篇: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效能考核下一篇:2021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出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