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经济学思维

全文长 3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2021年第12期

为什么有的教师成长很快,而有的教师原地踏步?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跟一线教师交流,很多人也感到困惑;又请教一些培训专家,被“比较复杂”“主客观因素”等说法搪塞了之。如果用经济学的思维来看,教师成长中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和问题就能拨云见日、迎刃而解,从而使我们深刻把握教师成长的要义和规律。

一、教师两次成长的经济学分析

教师的成长,伴随着长期、大量的经济投入。成为一名教师,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按照当前相关规定和社会实际,一个人必须接受相应的学历教育,经过相关的培训,甚至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再通过教师招聘等环节,才有资格站在学校的讲台上。要成为一名教师,花费的金钱数额是非常可观的。当然,这还不包括当事人在成年后放弃工作而损失的收入。显性和隐性的钱财,还有时间和精力等,都构成了教师入职的经济成本。

从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来说,毕业入职后的前三至五年,是新教师成长最快的时期,而后大多数教师的成长速度就会减缓。这在经济学看来是正常而必然出现的现象,因为教师在入职初期主要学习的是教学技能等基本业务,经过三至五年,其收益达到峰值,然后边际效益开始递减。

在职业生涯初期,教师主要是依靠听课、模仿、师徒结对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观摩和培训等活动,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甚至部分金钱。随着教师站稳讲台,其专业技能在五年左右就会产生边际效益递减,这意味着教师第一次成长的模式应当及时转型,教师必须开启第二次成长,否则就有可能陷入成长“高原期”,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

相较第一次成长,第二次成长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然而,跟第一次成长注重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有所不同,第二次成长重心落在了对经验的批判和提炼方面,主要途径是借助阅读大量理论书籍的自我教育和依靠教育学者的学术引领。

在第一次成长中,许多教师由于相信并依赖经验,甚至只对拿来就可应用的经验感兴趣,从而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在某些教师身上,这种表现非常典型——居然大量使用自己就读初高中时学科教师的做法和经验。根据经济学的观点,这种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投入所形成的成长模式、路径依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教师成长实际效益的持续提升,因此的确到了不得不转型发展的时候。

在第二次成长中,理论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包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和实践发展理论等作用。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第二次成长最重要的内涵,是打破了时间、金钱等投入实际操作经验领域的固有模式,转到了学术理论介入实践操作、教师实践操作形成个人教育理论的双重互动模式上来,实现了教师发展路径和教师成长模式的转型。这就产生了新的边际效益,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第二次成长更加重视理论的价值,但不等于将每种理论都应用一遍。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而教育理论又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这规定了教师的第二次成长必须聚焦一点,摆脱妄图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俱不到”的肤泛,以求得深刻洞悉教育的本质。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也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的教学特色初具,教学风格亦日益鲜明,教学主张就逐渐提上了教师成长的日程。教学主张是教师用洗练的语言概括自己对学科教学本质的理解和洞见,牵引和统领自己的诸多教育教学实践,以期取得丰富厚重而富有效益的教育教学成果。用经济学的眼光打量,这是集约化的思路——扭转多而乱的散点发展格局,走向龙头牵引的系统发展格局,实现教师发展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二、教师成长的“利润”是什么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利润,其投资、回报、风险评估以及成本核算等等,全都围绕利润而展开。按照经济学的思维分析,教师成长是一种投资和收益的活动,其关键是教师成长的“利润”。那么,在教师成长中,这种“利润”究竟在哪里呢?

其一,物质价值。教师由于在成长中善于借助实践经验和理论规律的双重观照体系,形成了深刻的洞见和智慧,就能够一眼看到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和症结所在,为解决问题节省了试错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等。因其综合成本相对最低,效果相对最优化,这类教师走上教育管理岗位以及重点教学岗位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如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等中层管理岗位,备课组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岗位。相对而言,任职这些岗位的教师的经济收入,都超过了大多数普通教师。

其二,精神价值。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第一次成长和第二次成长的规律,先立足于上好课、解好题、带好班,再努力撰好文、写好书、立好说。这就形成了以学科教学成绩为底层逻辑的美誉度传播体系,令学生满意、领导器重、同事佩服、同人称赞。这种美誉度及其带来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无形无价的财富,是奖金、津贴等显性的物质财富所无法比拟的。教师是专业人士,而一个具有美誉度的专业人士,常常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双丰收的,即通常说的“名利双收”。如此来看,这样的教师怎能不幸福感满满呢?

其三,职业价值。过硬的学科教学成绩,只是为教师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想真正步入快车道,还要依靠第二次成长中理论的价值和作用,这样才能完全坐实所获的荣誉和头衔。唯其如此,内涵发展和外在符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使教师走上内外兼修的成长道路。目前,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些教师忽视内涵建设,忙于跟领导拉关系、套近乎,过度地求取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班主任、拔尖人才等外在的职业发展符号,造成了徒有其表、空有其名、后续乏力甚至令人不齿的后果。例如,被人诟病的特级教师不敢上公开课,正高级教师教不好普通班,名师没有自己的专著和教学主张等现象,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常言道,“名角一出戏,名厨一道菜,名师一节课”,教师即使作为一名匠人,也要有自己的绝活。高手教师的绝活,不仅仅在于成就班级学生,而且也在于成就青年教师。成就青年教师,不仅要示范如何上好课,还要手把手地指导其做研究、读好书、写好文。这是一种职业传承的价值,具有推动行业发展进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物质财富的价值,接近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所说的在社会中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

三、教师成长如何追求“利润”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在成长中追求这种“利润”,也无可厚非。不过,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教师成长应当如何追求这种“利润”呢?经济学认为,人类为了追求利润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必须考虑三个要素:投资、风险和收益。因此,谈论教师成长的“利润”,就有必要从这三个要素说起。

教师成长中的投资,其实就是人、时、财、物等资源的调动和投入,最关键的是投入到何处?如果说教师是种子,那么时间、精力和财物等就像水一样,浇灌到哪里,哪里就一片葱茏青翠、生机盎然。所以教师很有必要规划一番,做一个系列的“五年发展规划”。例如:“一五”上好课,仿课、磨课等,把课作为头等大事,所谓课比天大;“二五”做研究,课题、论文等,把研究作为重点,实现梯级攀升;“三五”读经典,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把阅读作为重点,尝试提炼教学主张………教师成长是需要科学规划的系统工程,应当将规划预设和实践调整相结合。一旦盲目投资,浪费资源,是不可能有巨大收益的。

对教师来说,成长投资风险不大,因为它不像商业投资那样资金占比很高,更不会出现失败便倾家荡产的后果。在教师成长中,唯一的风险就是缺乏投资意识,将时间、资金和体力消耗在打牌、玩手机以及聚会等娱乐中。若是品茶、养花、钓鱼等活动,尚有几分情趣和雅致,不失为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按照朱永新先生关于新教育的理念和说法,教师开展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和专业交往,总有一天会遇到教育人生的庆典。

收益是教师成长必须考虑的结果。在教师成长中,投入和产出存在着关联,其中大有学问。例如,有的教师在阅读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不菲的资金,但是读后却未能及时将阅读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即使运用了,也没有形成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成果缺乏系统性的梳理、总结和提炼。这相当于挣了很多钱,却没有存下来,更没有学会“用钱生钱”。其实,许多教师在研读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付出皆是如此,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相当于“挣钱很多”,但他们没有及时通过教学类的随笔、论文等进行提炼、固化和积累,也就少了“存钱”的环节,很难实现自身技能和素养的不断增值,最终导致无法“用钱生钱”,无法享受到“一次劳动,不断增值”“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巨大成就感和丰厚利润。

总之,教师成长树立经济学思维,不仅可以减少精力、时间乃至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摒弃请托、拉关系等不良之风,更有利于通过积极谋划、提升实效而成为德艺双馨、成果丰硕的“四有好老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admin发布于 2022-03-15 08:39:57 头条
上一篇:投资房产,同一个地段,除开这种情况,千万别买老破小下一篇:文山州这里投资3940.63万元让16个老旧小区“穿新装焕新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