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影响和应对

原标题: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影响和应对

内容提要

2021年11月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之后12月和2022年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均讨论适时推进加息和缩表。文章从经济和金融渠道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指出我国需要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予以充分研判,在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联储实施了零利率和无限量量化宽松(QE)政策,在助推疫情应对,稳定美国经济的同时,也导致美联储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M2快速增长,通货膨胀问题凸显。从2020年12月开始,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多次与市场沟通引导预期,并从2021年11月中旬开始缩减购债(Taper),标志着其货币政策转向。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央行,加上美元在全球的国际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金融有较大影响,我国也要密切关注。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

疫情在美国爆发后,2020年3月美联储召开两次临时会议,以非常规降息方式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目标范围降至0%~0.25%,同时宣布无限量重启量化宽松。美国进入零利率,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货币供应大幅增长。原本处于缩表状态的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一道采用超宽松政策应对疫情并稳定经济增长。

在货币政策宽松释放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从供求来看,疫情应对中美国财政直接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加上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供给恢复受阻,美国出现失业率下降同时通货膨胀快速上升。从就业方面看,美国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已回到并略超过疫情前水平,非农就业人数快速回升。2022年2月美国的失业率为3.8%,接近疫情前3.5%的50年低位。与此同时,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美国通货膨胀持续高位运行。2022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为7.5%,核心CPI同比为6.0%,创1982年以来的新高。

2021年11月4日,FOMC会议明确将从11月中旬开始,以每月150亿美元的速度减少购债。2021年12月16日,美联储FOMC会议宣布从2022年1月开始将Taper规模从15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具体是每个月减少200亿美元国债与1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的购买,这意味着其有望在2022年3月结束购债。

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的同时,美联储也释放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的信息。2021年12月美联储FOMC会议承认通货膨胀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的目标,明确根据美国通货膨胀和就业情况对Taper予以及时调整。2022年1月的FOMC会议仍坚持这一说法。综合上述因素以及美联储释放的消息,基本可以确定2022年3月结束Taper后美联储就启动加息,加息节奏会比较快,力度也会比较大。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将在合适的时机及时启动缩表。

在美联储于2022年3月加息基本成定局的情况下,乌克兰局势变化成为新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因素。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的根本原因是应对国内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预计乌克兰局势变化可能会增加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抉择的难度,降低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力度和节奏,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方向。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这主要由于,美国高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增加、需求增加和供给受阻共同影响,目前需求增加不再延续,货币政策收紧有助于减少货币供给压降通货膨胀,但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政策在调节增加供给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不能完全抑制通货膨胀。从需求方面看,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存款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继续从需求方面拉高通货膨胀的概率较低。从供给方面看,疫情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疫情延续仍会限制供给并推高商品和服务价格,导致美国通货膨胀延续的时间较长。

在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也会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都将推动提高利率,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加大高杠杆部门债务负担,也可能影响经济恢复。疫情发生后,美国国债发行额短期内快速提高。美国未偿国债总额从2008年底的10.02万亿美元快速上升至2021年底的28.43万亿美元。在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加息将加重政府债务负担。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仍受到供应链和劳动力紧张限制,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常态化趋势,美联储加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偏负面。

就我国而言,美国从我国进口生活用品较多,其对居民补贴的措施增加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加上国内生产受阻,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需求较多。随着美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下降,减少需求将不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在近两年国际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我国GDP贡献较大的情况下,出口贸易减少不利于稳定经济增长。然而,美联储加息有助于美元汇率走强,提高美元实际购买力,稳定美国居民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同时,我国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对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好发挥。因此,综合来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对金融领域的影响

首先是汇率领域。美联储实施Taper意味着基础货币边际投放减少,如果再加息,将为美元汇率提供支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国家杠杆率上升幅度较大且外债较多,美元升值在导致新兴经济体国家资本外流压力加大的同时增加其债务负担。就人民币汇率而言,会面临贬值压力,为应对贬值需要干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储备,然而这并不绝对。就2021年下半年的情况看,美元指数升高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据此看,后续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后,人民币汇率变化仍需看疫情走势和两国经济基本面。

其次是利率领域。若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则其利率水平面临上行压力。从全球范围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也会带动发达国家跟进,这将可能导致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国家回流美国等发达国家。特别是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恢复造成更大负面影响,将可能使得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恢复分化持续,也会加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本外流压力。就我国的情况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压缩中美利差,增加资本外流压力,但考虑到目前中美利差仍然维持在适宜区间,我国经济总体韧性较强,坚持常规货币政策,对国际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因此而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可能性较小。

再次是资本市场领域。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决定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走势的关键。受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本市场在疫情发生后短期大幅震荡,之后快速回升且三大股指均创历史新高。这主要是宽松的流动性支撑的结果,其中也有较大的泡沫。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美股承压,挤出资产价格泡沫。美联储2021年12月FOMC会议纪要公布后,受其鹰派表态影响金融市场动荡,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下降就是佐证。疫情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并未出现大幅上涨,股市本身并没有明显的价格泡沫,稳定性相对较高,加之我国股票、债券市场外资持有占比较低,这方面面临的压力也有限。

三、我国做好应对的相关建议

首先,密切关注美国经济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一方面,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加强研判,及时关注美国的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等经济指标,分析美国经济发展态势。目前看,美国通货膨胀水平较高且延续的可能性较大,失业率较低、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已回到并略超过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时更加注重和市场沟通的情况下,关注美联储主要官员的相关言论和FOMC会议信息,同时关注市场主体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其次,以我为主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货币政策制定需要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形势,以我为主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当前我国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突出货币政策灵活性和直达性,根据美联储收紧政策后的流动性变化合理优化流动性供给,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创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在不“大水漫灌”的同时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综合考虑短期经济形势和长期发展改革需要,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设计,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再次,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以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汇率保持双向波动,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后续需要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在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强化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推动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坚持“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以降低其汇率避险成本。

最后,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正步入深水区,要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把握金融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结合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情况,在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情况的监测,采取适当措施稳定经济和资本市场,吸引中长期资本流动。同时,增强制度型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增强境内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作者:娄飞鹏,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min发布于 2022-03-13 08:09:07 头条
上一篇:美国通胀再创40年新高,美联储料谨慎开启加息周期下一篇:美联储鲍威尔_支持3月加息25个基点通胀或将年内回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