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了!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亏损,未来投资怎么办_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套在2022年的投资者身上,十分应景!2022年股市、基市的惨况,不用我过多描述,大家都一清二楚。屋漏偏逢连夜雨,连后方投资大本营银行这边的投资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有不少网友上网吐槽,最近自己购买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之前说好的年化收益三四个点,结果持有一年时间了账上还亏了好几千,还有的说虽然没亏损,但是和预期收益相差甚远,感觉自己被骗了……最糟心的是一些投资者,明明购买的是低风险R2银行理财产品,最后也出现了亏损。

究竟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让买了低风险产品的投资人受益受损了?

咱们先来了解下银行风险等级分类。银行将风险等级划分为5类,从R1-R5等级逐渐上升,相应的投资风险也在跟着上升,R1-R2级别基本上投资国债、存款类产品,安全性很好,R3处于中间位置,是平衡型,R4-R5等级投资项目触及到了股债基市场,是进取和激进型了。

要说高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这点我还能理解,毕竟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但低风险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投资的非常靠谱的项目,投资者选择他们,就是牺牲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性来换取安全保障,以前从没出现过问题,这次为何不一样了?主要原因在这几点:

第一点,银行不允许理财兜底,刚性兑付打破。

银行理财产品一直被大家视为很靠谱的产品,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者购买了这些产品到期后,都能拿到当初银行承诺的收益率。换句话来说,那是一个只要有钱就能闭着眼睛买理财产品,躺着赚钱的时代。

这种理想局面在资管新规出来后就打破了。资管新规给了一年过渡期,后来由于特殊原因过渡期延期了一年,在2年过渡期里,已经出现了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情况,这种亏损基本上出现在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中。

进入2022年之后,资管新规正式实施。根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在2021年12底,所有保本保息、不合理的理财产品全部清零,这意味着刚性兑付彻底被打破。

第二点,全面净值化管理,盈亏投资者自负。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以前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从来没有出现过亏损呢?银行真的有这么厉害,能做到百分百正向收益?

其实,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以前大家买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关注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封闭时长和收益水平,至于持有期间收益怎么变化,压根不清楚。

在这段投资者不了解的持有期里,项目投资本身可能也有亏损,只是银行用了一点“手段”,比如连续发行更多期同类产品,让后来资金兜底前期亏损,从而达到到期理财产品保本保息。

频繁这般操作,银行风险累积越来越大,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2018年资管新规出来后,要求银行不保本、不保息,理财产品收益跟着市场实际情况走,让投资者看到所投资产品每日变化,真正做到净值化管理,盈亏都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结合上述两点,不难看出,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不管风险高低,都已经不能保本保息,实施净值化管理。这段时间的低风险产品也出现亏损,其实就是由于近期整个投资市场表现差劲带来的。

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并非百分百投资到了银行存款中,还有一定比例的非固收类产品,比如少量投资到了债券、汇票、信用证券之类比较安全的产品中。而最近整个投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行情不好时,没有任何一类投资能独善其身,受制股债基市场的连累,低风险产品出现亏损也就不惊奇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连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都无法得到保证了,那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购买吗?未来投资怎么办呢?在这里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

其一,理财产品还是值得购买的。

根据有关机构数据统计,截止到3月7日,银行理财产品有29193只,出现亏损的只有900只,占比为3.08%,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中,只有极少数出现了亏损,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如今银行理财产品是净值化管理,市场投资产品收益波动时刻影响着理财产品收益,未到期而账面出现亏损的产品,如果封闭期较长,那么在未来投资产品完全有可能随投资市场的好转而最终收益转为盈利。

为了一个小概率的不确定最终盈亏的理财产品而纠结,最终放弃整个银行理财市场,值得吗?我想精明的投资者肯定会算这笔账。

其二,转变投资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资管新规从提出来到正式实施,已经三四年了,留给大家适应的时间真的足够长了。如果还是不能接受投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我个人建议这部分投资者还是老老实实购买银行定期存款。

投资一直是伴随着风险而来,靠着运气赚钱的时代渐行渐远,投资者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摈弃传统“闭眼买”的理财习惯,多看、多学、多问,比如购买某款理财产品,要留意风险等级、要比较过往业绩,要关注投资标的等等,只有不断地强化自身投资能力,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投资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最后小结。

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这类情况,不仅现在会发生,未来也将时常出现,投资者要习惯这一转变。投资产品“靠不靠谱”?需要投资者自身去甄别,而是否具备甄别能力,就要看投资者是否愿意摒弃淘汰的投资观念,强化风险意识,跟着时代进步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admin发布于 2022-03-12 22:10:46 头条
上一篇:不眠夜!中概股暴跌,滴滴重挫38%!俄乌谈判传好消息,德法股市暴涨超...下一篇:东数西算助推PE投资加码IDC头部企业完成6.2亿美元融资红杉淡马锡等入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