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QFII投资行为与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异同
分析QFII投资行为与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异同
摘要: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外投资机构却是“志同道不同”,二者有着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文章将主要阐述QFII与国内投资基金的投资差异,并从差异中分析国内基金在操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QFII制度;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
QFII制度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中,由于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外资的介入极有可能对其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为了防范这种风险,QFII制度随即应运而生。
一、QFII在我国的发展
瑞银华宝于2003年7月9日第一次下单买下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和中兴通讯这四只股票,这标志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正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之后高盛、盖茨基金、美国景顺资产管理公司、法国兴业银行等都陆续参与到了我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之后政府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仅2006年度就批准了18家,新增共计34亿美元的额度。
200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批准6家QFII机构合计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12月9日,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QFII总投资额度扩大至300亿美元。截至2007年末,已累计批准49家QFII共99.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累计汇入资金99.26亿美元,结汇约787.71亿元人民币。2008年QFII额度还会继续增加,2008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已成为我国第53家QFII。
二、我国国内基金的发展
我国基金业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1998年到2001年的头三年是起步阶段,市场中只有10家基金公司,产品以封闭式基金为主,基金运作的相关制度开始建立;2001年到2005年是第二个阶段,《证券投资基金法》颁布实施,各类基金产品相继面世,基金公司的运作与管理也逐步完善;2005年以来基金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发展开始提速,基金业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张。
2001年我国首支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发行,拉开了开放式基金迅速发展的大幕,华安基金初始募集资金为50亿元。2006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基金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踊跃,基金资产规模成倍扩大。根据证监会提供的数据,在2007年9月21日到10月底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没有新的基金发行,但是基金总规模增长1591亿份,基金资产净值增长9.56%。据统计,截至10月底,我国59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总规模为20553.38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33120.02亿元,分别为年初的2.8倍和3.8倍。
三、QFII和国内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分析
随着QFII的逐步进入以及我国股市近年来的持续高涨,QFII与基金两大主力机构都积极抢占A股最优资产,以期获取丰厚利润。但从投资表现来看,两大机构既有共同之处,也在一些投资方法和行为上存在差异。
﹙一﹚QFII与国内基金的投资相似分析
从分享投资经济成长收益的角度分析,QFII与国内基金在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上都倾向于国家的重点行业、优质企业,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也有助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首先是具有全球产业竞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全球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行业的配置,选择具有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作为投资对象是不仅是QFII的理性选择,也是国内基金所秉承的。
其次,从资本逐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看,垄断性行业存在的超额利润和相对低的风险会吸引机构投资者的注意力,这些垄断性的产业可分为具有自然垄断特点的产业和自然资源类产业,以及政府管制的垄断产业。
消费品行业也是他们选择的重要产业门类。消费品产业的长期增长潜力极大,一些具有品牌优势的消费品公司有望成为机构选择的目标。
﹙二﹚QFII和国内投资基金的投资差异分析
1、QFII的投资视野与国内基金差异。当前全球经济来看,最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就是亚洲经济,而亚洲经济里面最让QFII着迷的显然非我国莫属。对我国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是QFII资产全球战略配置的一部分,因此QFII的投资行为远比内地机构投资者显得高瞻远瞩。在QFII的眼中,除了看好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其引致的汇率变动带来对以人民币计价资产价值的重估。而由于目前一些法规条款的限制,国内机构投资者尚不能做到从全球范围来选择投资方向,这样也就限制了国内机构的投资视野,只能从A股里面纵向比较寻找机会,而不能像QFII那样大范围的横向比较。
2、QFII的投资周期与国内基金差异。境外机构投资者大都来自成熟资本市场,有着丰富的投资经历,心态较为成熟,因此在委托资金给QFII这些机构时,不会表现出像某些国内投资者那样的急功近利心态,一般投资周期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不是短期暴利。反观国内,一般机构投资者都有年度业绩指标,普通投资者也不自觉不自觉地依靠每年机构的业绩来“打分”,作为经营这些资金的职业经理人来讲,不可避免会受到会计年度考核的压力。因而大多国内基金的投资周期多为3-5年。
3、QFII的研究方式与国内机构的差异。在研究方面与国外机构之间的距离非常明显。国外的研究和国内很不同,首先是人员众多,顶级投行的分析员数量都很庞大,每年的资金投入巨大。在研究上则分得很专业。几个分析师看一个行业,每个人铆定几个上市公司,甚至只有3-5家公司,可能比一般的管理层对公司还了解。此外,他们研究的年限非常长。在国外,一般10年以上才能称得上资深分析师。国内3-5年便已经成为资深的研究员了。4、QFII的投资策略与国内基金的差异。国际投资者在完成准备工作后,一般会进行长期投资,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市场环境中从事短线投机不是理性的做法。QFII作为国际投资者,其进入国内市场的初衷是分享我国经济增长利益,因此,这决定了QFII必然以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为投资基础,长期持股,以获取企业增长的回报。国内基金则更为看
本文由/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与市场热度,其投资的长期性要低于QFII。投资策略的不同从二者的换手率上便可看出。QFII在操作上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换手率。而国内基金换手率总体上一直高于QFII。
四、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高换手未必就有高收益。在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中,有些换手率并不高,换手率居前的基金,业绩并不靠前。如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其在选股并持有方面表现出相当优秀的能力,旗下上投阿尔法、上投优势基金均整体体现出了相当低的换手率,而收益却远远超出许多国内基金产品的特点。我国基金的年度换手率是世界罕见的,频繁的短线交易不仅与其本身所标榜的长期投资理念相去甚远外,而且过度频繁的交易必然会增加交易费用,判断失误的概率也相当大,这都将侵蚀收益,伤害基金持有人利益。据有关机构统计显示,按照2006年基金平均股票换手情况计算,因印花税上调直接导致基民平均少赚1%左右。对于投资换手率达到1000%的几只基金的基民来说,损失在4%以上。
2、国内基金过于注重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偏好于市场面表现活跃、股价波动性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其选股存在一定的追涨行为,对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成长性要求较低。这种将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看高于其基本面的行为在牛市行情中可能会为基金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实际上必将导致投资行为与价值投资理念的背离。随着上市公司股价的价值回归,这种操作策略的风险会不断加大,更会对我国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制约。
3、开放式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趋同。目前国内开放式基金虽然存在多种风格,如价值优化型、价值投资型、稳健成长型、积极成长型、收益型、成长型、指数型、平衡型等,但大部分开放式基金往往会抛开其表明的投资风格而选择积极的资产配置策略,积极的股票选择策略,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投资目标转换频繁,即积极寻找热点行业,热点板块,这种投资策略在市场行情较好时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收益,但实际上则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因为与基金所标榜的投资风格不一致甚至是相背离的策略不仅会有损基金未来的发展,还会对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以致失去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又恰好是基金赖以生存的根本。
(二)对策
1、以“价值投资”为投资理念。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本来就是一种规避短线交易风险的分散组合投资品种。作为一种分享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理财品种,应重点挖掘潜力公司。所以国内基金实现优秀业绩的关键是始终坚持以“价值投资”为投资理念,按照价值和成长性双重标准严格筛选高质量的价值型公司和高质量的成长型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2、实行积极的风格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基金的投资业绩。对于基金的风格,无论是成长型还是价值型,必须要显著,体现自己的特点,使基金的投资策略应与基金风格相符合。例如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成长型基金是具有风险偏好性的资金的投资选择,因而应选择投资市场中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小公司股票和一些新兴行业的股票。而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价值型基金是风险厌恶性的资金的投资选择,应当以大盘蓝筹股、公司债、政府债券等稳定收益证券为投资对象。
3、以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为基础。基金经理应在与QFII的共存和竞争中找出自身的不足。毕竟一味地追逐股票的市场表现以及市场板块轮动时的不同热度并不是提升基金自身的竞争力的根本策略。根本的策略还是需要回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从基本面中找到理想的投资对象,避免过分的投机行为。同时基金公司也需加强基金管理人、基金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促进基金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莉娅.QF11的国际经验借鉴及中国化问题初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5).
2、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中国证券基金2006年行业统计报告,2007-01-08.
5、张津,王卫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
6、贝政新,冯恂.机构投资者发展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欧阳敬东,李艳艳.我国基金现状的分析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1).
4、巴曙松,陈华良,王超.基金业的规模之惑与专业细化之路.上海证券报,2007-03-01.
【分析QFII投资行为与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异同】相关文章:
基金与对冲基金投资常见词汇09-23
分级基金投资策略与解析09-18
基金投资常识09-22
应该怎样投资基金09-03
投资者怎么掌握基金投资技巧以及投资理念08-26
如何降低新加坡投资移民投资基金风险08-18
契约型与公司型投资基金的主要区别08-19
基金投资求稳第一09-23
当前基金投资的建议09-19
鑫鑫发布于 2023-05-02 学习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