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秘密等级)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塑造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

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两国的家庭教育呈现出

不同的教育模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两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进行

比较,呈现出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

一环。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正确

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一、中美两国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不一。早在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

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

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

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我们认为文化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所沉淀下

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和思考模式等。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凡事都要遵循一

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反之,被视为不礼

貌。美国人深受基督教新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注重

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晚辈对长辈可以直呼其名,可以与长辈

争论问题,提出自己个性的主张。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这与美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

的。美国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到限制,自我中心意识和

独立意识很强,这在中国却被视为另类。

(二)社会关系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家伦理,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

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幸福家庭

的标准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亲情关系密切。一片“少

有所抚,老有所扶”的祥和景象。在美国却不一样。美国人平等意识强调人人平等,无论贫

穷还是富贵,人人都要尊重自己,不允许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显赫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值得

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坚信,不管怎样,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且美国式的家

庭结构相比中国就简单多了。

(三)民族性格的不同

中华民族的性格是求稳、注重体意识、偏重道义、贵在中庸和谐。受经济文化的

影响中国人比较保守、不愿意去冒险、喜欢稳定、习惯从事于固定且没有挑战的工作。梁启

超先生说:“我国民之中庸妥协性世无两也,无论对个人、对社会、对自然界最能为巧妙的

顺应,务使本身与环境相妥协,而其妥协且比较的常为合理的,此中国人一种特别天才也。

美国的民族性格是善变,注重个体意识,偏重实用,独立性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深受

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大部分公民人格独立、思想解放、喜欢新奇且敢于创新与

冒险、求变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性。受基督教和新教传统的影响,美国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个人成就、放纵个性、追求个人自由的发展与自我实现、乐于标新立异、富有创造精神。

相对中国人来说,美国人比较实际,更重视物质利益,追求效率和效益。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中国人崇尚直觉

思维,擅长从整体、从联系、从动态功能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

直观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洞察、

识别、理解、判断事物的思维过程。

美国人则强调理性和思辨。西方的哲人认为:“只有思辨理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

最完美、最美好的。”

二、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

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两国在家庭教

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家庭教育目的的不同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家庭教育实践活

动的归宿。它制约着家庭教育活动的方向,一切家庭教育活动都是实现家庭教育

目的的过程。

在我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指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将来有出,过上稳

定、舒适的生活。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

民意识则很少考虑。结果,即使学业成绩再好,将来也很难立足社会,甚至还会

与父母的期望相反。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性强和具有生存能力的社

会人。这个目标与中国的家庭教育目标比起来,是不高的。社会人的目标不是让

人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个现实的,易把握的要求。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同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论述培养绅士的家庭教育时,提出并

论述了家庭保健、家庭道德教育和家庭智育。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

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

作了详细地阐述。可见家庭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什么样

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涵分为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但往往当孩子

进入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首要位置。在体育上,中国的家长更喜欢防御性的、

静态的、被动的保护方式。如: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品,保护孩子安全,

注意疾病的预防和。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为孩子购买各种知

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读、写、算的能力,为步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特长的重要性。因而盲目的培养孩子的特殊

艺术才能。如送孩子去绘画班、舞蹈班学习、聘家教等,从而导致孩子学这学那,

最后失去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相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比

较丰富、科学。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注重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的

和谐发展。美国人有这样一个信念:成功靠努力争取,而不是靠继承。美国人崇

尚个人奋斗,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成功。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中渗透出美国家庭教育的点滴。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

育锻炼。如在院子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活动;在认知的发展上,家长注意开拓

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尊重儿童自己的选择;在社会性的培

养上,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

互动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的美,带孩子到

美术馆、博物馆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开国中将名单 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陪伴用英语怎么说 择什么样的教

育方式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联。

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表现在生活上的包办、代替。社会上过分保护,不

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就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经济上对孩子放任,

少家长对西班牙特 孩子总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却非常高。当孩子出

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采取放手不放任

的方法进行教育,主张开放式教育。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

不是说教。美国父母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平等的

家庭成员相待。

(四)家庭教育的结果不同

由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中国家长包揽一切,孩子形成了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

遇事不果敢、缺乏兴趣、不愿尝试、适应性较差。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

关系较差,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

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

自己挣的钱来读书,美国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更能吃苦,

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于冒险,有作为社会成员

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赵忠心.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苏珊.认识你的孩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魏书生记忆训练 .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5]【英】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李恩福.浅谈中美教育模式差异及其形成原因[J].新西部(下半月),2007,

(04).

[8]李道顺.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J].世界教育信,2006,(08)

[9]李子银.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

究),2007,(06).

[10]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01).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课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

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

加强与孩子的合作,共同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每个做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

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加强与

孩子的合作,共同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每个做父母的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成才,尤其在今天独生子女占90%的国度里,

独生子女不再是特殊的教育对象,而是普遍的受教育者。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直接关系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从而引起人们的高

度重视,也是当前家长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当前许多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了钢琴、

琴等贵种乐器及其他体育器材,参加各种辅导班甚至聘请家教,旨在培养孩子成才;也有的

家长每天规定时间迫使孩子写呀、算呀,甚至到处购买与教材有关的训练用书以此来提高孩

子的学习成绩。这种训练大多是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知道兴趣是孩子学习的

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最大动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

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就如挖一个蓄水的池塘,我们应将池塘挖的尽量大,而不是急

于往池塘里灌水。古人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把孩子

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使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

年我对一些参加工作的孩子调查发现:学校获得的知识在工作中至多用到三分之一,随着科

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知识需要迅速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素质、能

力上下工夫,着重让孩子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那种不顾孩子兴趣逼迫教育是不值得提倡的。

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进行以下探讨以供商讨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为孟子个性形成三次迁

居。充分体现环境对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环

境,为孩子提供温馨的个性形成空间。孩子的模仿力、求知欲、好奇心极强,周围的一切,

所见所闻不管是好的、坏的,孩子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孩子的心如同一张雪白的纸,怎样

涂、怎样画,教师、家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做家长的要给孩子什么,就首先给孩子做出这样的榜样。一个家长爱发脾气的家庭,

子往往脾气暴躁,常常大声训斥人;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孩子活泼、懂礼貌。在兴趣的

爱好上对孩子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爱看书,孩子也往往喜欢书;父母爱看体育节目,

孩子往往好动;父母喜欢玩牌,孩子一定也会打牌……这充分说明,父母及家庭环境无时无

刻不再影响着孩子。且不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

孩子的未来,请父母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二、多给孩子一点亲情。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矛盾,家长既要尊重孩子,又

要正确疏导,要做到交心。把孩子从小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

理解。目前我国多数父母都参加工作,父母下班后往往还有越干应求及家务,抽不出时间给

孩子。曾经有孩子抱怨“爸爸妈妈总是不和我玩”。

要:如何处理好教育孩子与工作的矛盾?家长做家务抽不出时间,可以让孩子帮做一些

家务。孩子的责任心只有在承担中才会增长,在做事中也会有承担。帮做

如何处理好教育孩子与工作的矛盾?家长做家务抽不出时间,可以让孩子帮做一些家务。

子的责任心只有在承担中才会增长,在做事中也会有承担。帮做一些家务或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事,既可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又培养其自理能力,还可以在做家务的同时和孩子谈谈心。

从而指导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工作再忙这点时间还是有点。

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如带孩子一起旅游、串门所看到的、听得到。如汽车的产

地、各各样的广告牌……这样不仅培养孩子好观察、好探问的习惯,还丰富了孩子的想象

力。父母要与孩子在互动中一起成长。

学习成绩是家长、孩子关心的焦点,做家长的往往把孩子成绩看得至关重要,每次考完只问

分数。若考的理想还好。若考得不好不跟孩子分析原因、不论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久而久

之孩子考得好也不愿跟你说。甚至用改分数、说谎话等手段欺骗你。这是孩子良好品质形成

的桎梏。作为家长,孩子考试完后,理想的成绩应跟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教训、不足,好的

发扬教导孩子天外有天,继续努力;不理想的成绩应跟孩子一起分析试卷经验,再低劣考

试成绩试卷中也有闪光点,应教导孩子不要气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孩子真正体会到

父母的爱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不至于在成功面前得意忘形,在失败

面前一蹶不振。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鼓励多与保护,引导多于灌输;要求全面,不以分数

论英雄;从小就非常注重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或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而且家长是孩子活动的

参与者、组织者和服务者。这就要求家长在做好孩子老师的同时,还应做孩子的朋友。

三、多给孩子自最终英语 由活动的空间,重视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孩子玩什么,怎样

玩家长不要横加干涉,多给他们一点自主权,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的精神,不要给孩子套上套

子,老按大人的思路走。对孩子的大胆想象胰岛素种类 ,不管是异想天开,我们首先鼓励,因势利导,

给孩子以充分的表现机会,培养孩子的创造热情。

四、认真对待孩子的发问。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鼓励和引导是

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往往喜欢问这问那,对事刨根问底。

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应给予恰当回答,若父母弄不清楚,可告诉孩子等查查书或请教一下别

人再告诉孩子。切不可搪塞或粗暴地回绝,这样会伤孩子的自尊心。

总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

作,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做好孩

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四、结语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

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最后我想用多蒙茜•洛•诺尔特的一段话让我们的家长

对家庭教育做一番警醒思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于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

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

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所以,如果

家庭教育多一点民主、多一点和谐,家长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教育孩子,孩

子就能得到科学的、全面的发展,家庭教育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小投发布于 2023-04-26 财经
上一篇:优秀教师个人简历模板下一篇:老婆生日快乐藏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