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学设计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反弹球)

《送别》教学设计

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曾弘毅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学堂乐歌,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作曲,李叔同填词。歌曲旋

律清新自然又略带哀愁,歌词优美意味蕴藉,韵致淡雅。这首歌曲对离愁的渲

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意境。

2、通过旋律线的引入,结合水墨画形态,体会歌曲旋律的美感。

3、尝试用二声部、碰铃来丰富歌曲表现。

教学重点:

1、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护理实习手册 唱歌曲。

2、通过旋律线的引入,结合水墨画形态,体会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学难点:

1、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尝试用二声部、碰铃来丰富歌曲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碰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走近水墨画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音乐课老师想和你们一起随着音乐,走进一幅画,我们一

起去感受音乐与画卷展现的美好。

(播放一段伴奏视频)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问: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是优美流畅还是欢快活泼?

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水墨画,清新淡雅,音乐给我们的感受是优美平和。

【设计意图】:播放水墨画视频,背景音乐是歌曲的伴奏音乐,营造淡雅、优美

的氛围,带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感受旋律起伏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再来听听这段旋律,我们一起王杰歌手 感受旋律

的高低起伏。

(播放第二段伴奏视频)

师:随着老师唱持节云中 的旋律,画面上出现了什么?

生答,四座小山。

师:你们发现这四座小山的起伏和旋律的起伏有什么关系吗?

生答。

师总结,旋律的起伏,就好像小山的高低一样,我们用旋律描绘出了一座座小山。

【设计意图】辅助旋律线聆听,带学生有动态的感受旋律起伏,体会高低起伏。

3、唱旋律

1)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用声音来描绘这网上怎么赚钱 几座小山,好吗?跟着老

师轻声唱u音。唱u的时候,嘴巴噢起来,眉头抬起,想象自己站在山顶上去呼

唤对面的朋友。(师示范)两小节换一口气。

(展示一声部曲谱)

师右手弹琴,左手带生画旋律线

2师:同学们唱的时候,好像嘴里含着水,注意声音要集中,好像我们四3

的同学们用声音组成了一个气球,我们一起用声音让它停在我们头顶。再来试一

遍。

师右手弹琴,左春节期间旅游 手带生画旋律线

师总结,同学们唱得有进步了,声音集中多了。不知道你们跟着老师边唱边画旋

律起伏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四个乐句,它的旋律是从高往低走还是从低往高

走?

师总结,从高往低走,前两小节往上,后两小节往下。

那我们在表达这种往高走,往低走的旋律时,如果为它加上渐强、减弱的记号。

你们觉得乐句上行,我们应该加什么记号?下行呢?

ppt曲谱加上渐强、减弱记号)

3)让我们一起,跟着画面,一起来表现这段好听腹式呼吸训练 的旋律。

(一段带曲谱伴奏视李勣 频)

【设计意图】:在感受旋律玉米糊的做法 线的基础上视唱旋律,对学生的歌唱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旋律起伏,引导学生加入渐强、减弱,使学生在主动感受的基础上理解、表

现音乐。

二、 歌曲教学

1、展示课题

师:这段好听的旋律被一位诗人听到,他为它填词创作了一首歌曲。相信同学们

都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送别》

ppt展示课题)

2、介绍李叔同

师:你们知道为歌曲填词的是谁吗?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李叔同。我们一

起通过一个小短片来了解了解他。

(李叔同介绍视频)

师总结:李叔同可以被称为近代的一位大师。他不仅在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

篆刻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早年间他留学日本,将钢琴、油画、话剧等艺术形式引

进中国,可以说他是学贯中西的一位大师。后来他皈依佛门,成为了一位高僧,

被后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3、吟诵歌词

师:李叔同填词创作的这首《送别》,意境深远悠长,让我们一起来听赏歌曲,

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

(二段范唱视频)

师: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有些什么景物?

生自由答。

师:我们看到了长亭、古道、杨柳、夕阳等等,这些都描绘出来一幅离别时比较

伤感的画面。接下来诗人感慨:天之涯地之角,天地这么大, 我真正的好朋友

可能只有那么几个,可还要分别。最后只好“一觚(gu)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让我们带着这种离别的深情,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老师读第一段,你们模仿我,

读第二段。

(字体伴奏)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的歌词长短错落,朗朗上口。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配音乐

吟诵歌词,体会歌词意境,理解作者情感。

4、填词歌唱

1)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唱了,让我们带着要和好友依依不舍的

感情,跟着伴奏轻轻歌唱一遍。和唱u音一样,注意声音像一个小气球,我们一

起把签名 它放在头顶。

ppt歌谱)师弹琴,生唱。

2)师:解决生的问题。还记得我们再唱歌曲旋律的时候,给它加上了渐强、

减弱记号,我们填词歌唱时也用声音把强弱尝试着表达出来。

师弹琴,生唱。

3)师:想象自己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要离开苏州,以后你们可能很难再见面

了。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答。带着这种感受,我们配合上歌曲伴奏,再来唱响

这首歌曲。

(伴奏)师第一遍加碰铃

5、丰富歌曲

1)碰铃加入

师:刚刚老师为歌曲加入了碰铃伴奏,哪位小朋友听清楚,老师在哪儿加入了?

ppt曲谱加碰铃位置)

师总结,老师在第一、二乐句的一、三小节第三拍加入了。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碰

铃,其他同学可以边歌唱边用轻轻拍手的动作代替碰铃,注意拍手要轻。

ppt曲谱加碰铃谱)生敲碰铃,师在后半段加入竖笛二声部。

2)二声部加入

师:刚刚你们在歌唱和演奏时,老师加入了什么?

师总结,老师用u音唱了一个简单的低声部,作为配合。

ppt二声部曲谱)

师:你们观察,老师的低声部和高声部,他们在音符上有什么相同的音吗?生。

师总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的这个竖笛低声部就是根据高声部而来的,

好像你在和好友道别,依依不舍,低声部就像是好友对你的回应,“再见,再见”

我们一起来唱唱低声部,尝试做一做配合。

6、完整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完整展示歌曲。碰铃,生动作,师竖笛。

【设计意图】:在有感情歌唱的基础上,加入碰铃与低声部,丰富歌曲表现,增

强意境的营造与表达。低声部的设计上,可以视学情不能打字 保留原谱或适当简化。

三、 拓展

师:你们知道吗,这么好听的旋律,它其实并不是我们中国的曲调。它是由美国

作曲家奥德威在1851年左右创作的,歌名叫《梦见家和母亲》你们想来听一听

吗?

四、 总结下课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学唱了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感受了歌曲优美的

意境,用我们的声音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学唱它的低声部,

把歌曲表达得更完整。

小投发布于 2023-04-23 财经
上一篇: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下一篇:给单位提建议10条(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