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工作是什么样的?
我来讲讲吧。读的新闻导演专业,毕业后家里人鼓励考试进入银行。现在四年。一年一个岗位,柜员、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公司客户经理,刚刚调任支行副行长两月。目前在我这个地区,这个岗位最年轻的。我先说坏的一面吧。先来看看我的生活,我现在坐在家里,脏乱,无整理,没朋友,朋友聚会基本没空去,留下的朋友都是10年以上的老友,和家人分开住,基本没交流。上周连续7天上班,无补休。自从走上管理岗开始失眠,天天睡不好,第二天需要精神刺激应对强工作,抽烟,喝茶,咖啡必不可少。你可以说其实没那么难吧,的确,这看你自己,从小我家给我灌输的观念都是,尽责,我不是想拼,只是想做好本分。那工作难在哪里?1、永远不停的指标。2、永远不停的检查。3、永远不停的人际关系斗争。4、永远不停的排名战。银行就如一个染缸,有些人在里面变了色,有些人在里面光鲜亮丽,有些人也暗淡无光。下面来讲我的收获,我出生在富足家庭,进入银行是阴错阳差。父亲一直劝我辞职,因为刚刚开始工作,每次为了完成自己考核指标都要去麻烦他求人。确实让年过半百的老父去低声下气,是我一辈子的印记。但是这个情况只出现了一年,之后我开始以不让父母为难为目标,发奋学习,出门拜访,能走的地方都走,能动用的人脉都动用,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中午不休息,基本是超负荷,从早八点到晚十二点。时常一天百通电话跟客户联系。终于,靠实力和积累的客户资源越做越好,参与竞聘上岗,一年一个岗位。回首看看,当初和我一起的同期生,至今还在一线柜面岗位的仍有许多。银行这个地方,要回报就必须要付出,当然,付出也不一定有回报。因为这里不仅仅考验你的专业,还需要你的情商。情商低的人要有发展,很难。环境其实和政府机关一样,延续了我国的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连请领导吃饭,酒桌上的座位都会提前半小时开会讨论。你们可能觉得这不是什么收获,但事实上,确实是。这些“处事”之道让我能更容易的与人交道。同时,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都在提升。当然,这和我的梦想相反。我再来讲讲现实点的。我现在有车有房,每年出境游两次。生活水平居城市中上,基本想要的都可以买,学艺术出身难免有些傲娇情怀,周末飞北上广看话剧也有的事。梦想也有啊,这份工作让我更有能力去实现。初涉了解时间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被动的培训,主动培养了我一些视野,能够尝试多看看多想想。这都是我在众人厌倦的银行培训里学到的。下一步的计划想创业。今天来回答,没抱怨,当是给自己留一个脚印,想下次回来的时候再看看。
--—————\ssssssss———\————\ss
有很多朋友问到从业后的经验,以及对女生进银行的看法。我来跟大家谈一谈。说实话,我刚进行的时候,我的一位同期就说了,女的在银行会更适合。首先,除开行长和4位副行长是男性,其余各大部门老总都是女的。大部分网点和支行行长都是女性一把手。这不难理解,女性本来天生对于与他人打交道,或者银行会计这种精细的工作更有天赋。不要觉得是开玩笑,银行其实没那么多潜规则。很简单,譬如你让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来数钱,跟让一个小妹妹数钱做账,不难想象。同时,要是你办业务,一位小妹妹柜员叫你请坐,你好大哥,办什么,和一位老爷们儿跟你说,大哥你办什么。这两个一对比,不难理解为何银行员工女性偏多。所以,如果你是女孩儿,要进银行,确实是占先天优势。银行工作算是对女孩来说很稳定。但是,也没啥特殊光环。它其实很简单,就是份工作而已。还是给自己一点正能量吧。
很多人对进银行很恐惧,当然,特别是现在的银行无论是什么学历什么经历,都是从柜员开始做起。除非是科技、法律等专业性人才。我的几位领导也都是从基层起步的。所以,对于柜面工作的繁琐,希望进银行的孩子们能够正视一下。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每个行业都有辛苦的一面,为什么会有一毕业就找到无忧无虑工作的想法呢?大家应该知道,就业才会有择业啊。不管怎样,在银行工作,你起码知道,你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而努力的方向,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业务要精,做好本分之后一定要学其他岗位的业务。因为这些业务会让你厚积薄发,很简单,所有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对于柜员,你要发展,你就一定要认识到一个事实:如果你柜员做不好,那什么都做不好。我所在支行调到总部的人有许多,就像三岁看老一样,你做柜员的态度就决定了你的工作态度。
其次,你要考试,拿证,多拿,行业内外的都要考。会限制很多。如果你即将调任其他部门,而那个部门的职业资格你居然没有,那无果。我在进行期间考取了贷款、公司、机构部门的职业资格。同时考取了RFP、经济师、各类从业资格考试等。学无止尽。我知道这些不足挂齿,但对一个非专业出生的人来说,我觉得还行。不要让自己被动。要主动去追求。保持一个进击状态。银行这个地方,稍微停下来,就会被拉开距离。
最后,现实一点。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当然,这需要时间,这些我是在26岁开始考虑的。希望大家尽早。不要浪费20开头的年纪。尽早规划,尽早思考,看远一点。
最后,祝愿各位即将进银行的小朋友能够顺利。能来看这里的人,我觉得都是有心人。加油。不要轻言放弃。
=======================================================分界线。
今天回来是最近看了许多回答。怎么大家关注的还是关系户不关系户的问题。我看着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我再来讲讲。我时常跟我的同事讲,在众多员工里,如果你是领导,你怎么选?我的话,我会选有能力的。在有能力的里面,我会选择执行力高,情商高的,而在执行力高有能力的里面我会选择有关系的。所以,如果你不是其中一项,你就只有努力去成为其中。关系这东西可以先天,也可以后天。也仅仅是一个职场可提升的方面之一。同姓的巴拉成堂兄弟,老乡巴拉为表亲,校友互惠互助…这也是经常的事。把关系看为能晋升的全部条件。会不会,太幼稚?很简单。关系户太多了。真太多了。六度人脉大家该都听过。两个陌生人间的关系不超过六人。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国家。为什么不能正视直白又成熟的看待这个社会现象呢?我确实碰到过许多提这个事的小朋友。但是我反问他们,你们有关系可走的时候会选择不找吗?办个事儿首先想的就是关系网里有没有熟人呀。你去菜市场买菜,摊位大婶认识你的话也会多送一颗葱啊。所以,如果你还在为关系户这个事愤慨。特别是银行工作。我只能说,太幼稚了。
我再跟大家谈一谈你可以发展的关系吧。职场新人,我觉得建立自己的圈子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圈子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谈谈心。而是分类。是战线我工作第一年,我老舅就跟我讲过,我应该抓住的圈子:老乡、校友、同期。也正是他的教导,让我在之后的工作顺利许多。与自己同期入职的人保持联系,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单位信息和人事。并且帮助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与单位的校友、当地的同龄校友保持联系,互惠互助,找到组织,也是方便树立自己的单位形象。建立一个可以为你点赞的朋友圈。与新接触的各类客户、朋友、只要是老乡校友,办事都更方便。毕竟我们是一个喜欢扎堆儿的国家。在担任客户经理一职的时候,我有认真的考虑过我的下一任领导是谁,所以,在所有支行行长的圈子里,认真维系了几位亦师亦友的上级。在做管理之后,认真维系了管理层和中层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认清现实。能力、执行力、情商、关系。我觉得,你一个人全占了是不可能的。不行的话,就埋头苦干吧。一项一项提升啊。别再来网络自怨自艾了。看得我心急。我从一月到现在就休息了6天。春节值班到昨天休息。除夕夜连续四年一个人过。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轻松的。没有一个岗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不管你现在在哪个位置,别抱怨,抱怨无用。我觉得银行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
你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不管多晚。
我相信这点,希望你们也相信一回。
-----------------------------------------------------------------
手下已经有94年的小孩了。进行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他们,别走捷径,别被周遭影响,别怕担责任,学会“发声”。我年轻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好领导。恩威并重,尊敬下属。希望我你们也能如此。
能与你们相识还算蛮有趣的。也算缘分。祝你们都好。 就不浪费时间啦。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偶然间看见。发现点赞这么多了。实在不太好意思。一年已经过去。不知道你们好不好?初入职场的孩子们过的怎么样?当初一时兴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幸得你们的支持。今天我来讲讲这一年的变化吧。这一年围绕银行工作,最多提到的可能是转型。国有银行走在前面一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走的前沿一点。城市商业银行好像不是特别跟上步伐。银行的发展趋势,终究会和发达国家一样,走向智能化,机械化,简约化。其实每次境外旅游,看着境外大大小小开在商场的银行网点,开在负一楼的全自助银行门店,我就在考虑职业发展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刚刚进行的孩子们。银行将释放大量的人力到这个市场里面来。所以,一定要综合化自己。要在现有基础上,找一个突破点,要有一技之长。希望你们加油。看得早点,看得远点。谢谢各位观看也谢谢众多觉得我有后台的朋友。
今起接受各位即将进入金融行业,即将离开金融行业,即将老去于金融行业的各位朋友提问。交流交流
即将离职。30岁人生转折点,选择放弃这份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工作。回头看看我的这篇回答。不经意间变成我这几年心路历程。还是很多感慨,曾经与众同事一起为些许数字,成绩,彻夜不眠,与师长领导一起,为解决难题奔波劳碌,也参加诸多比赛,见许多能者。走到现在,觉得,不走出去好像真的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人生不止一种活法。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得到大家祝福和肯定。感谢一众网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答一个吧。本人普通211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入行五年,一年柜员、一年分行业务部门、两年下沉基层、一年挂职营业部副行长,目前是一个业务量最大支行的业务部门经理,套了个部门副总的待遇,跟前面一个匿名回答一样,算是分行里最快的速度了。在一个介于二线和三线之间的城市,税前30万多一些,老婆就职国企,双方父母不需要我们供养,基本上就是到节聊表心意,两个人供一套房子养两辆车和一个小孩基本没有太大压力。下面说下自己的经历和对银行工作的看法吧。
1、入行难度。我是校招入行,也就是所说的正式员工,在入行前去过两家银行实习,在金融专场招聘会一大早排队递简历,最终收到一家股份制银行和两家四大行offer,选择了进入四大行的一家。当年一起入行的共22个人,我的学历算中游,有985的学生有海龟也有一般本科院校的。据后来进入人资的同事说当年收到的简历在1300份左右,在全省范围内属于中上水平,当然不合格的占去了一半,大家有意向报银行的可以参考一下。
2、从柜员到客户经理。实际上我做柜员只做了九个月,一直都是对私柜员,只做了一个月的对公柜。由于其他柜员相对不愿意开口,因此我在入行第三个月开始就成为了网点营销产品最多的一个柜员,其实这只与我的收入有关,与我换岗位无关。四大行这种银行在你的起步阶段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而非常看中所谓的综合能力,也相应的会搭建平台,比如搞行内活动、搞竞争上岗,在入行的第一年在行内各个级别的杂志都有文章刊登,看到比赛就参加,在演讲比赛拿奖,银行业比赛拿奖,实际上我比较笨,我把工作的环境当成学校的环境。但也误打误撞契合了高层的口味,因为这种企业,通常都觉得自己盘子大、错得起,要培养自己人,所以对年轻人更多喜欢看态度和潜力,现有的能力反而放在后面考虑。自然而然的分行部门缺人的时候就优先把目光看到我的身上,最终去哪里,哪个部门当时强势,就哪个部门说了算。
午休,回来继续
——————更新————————
加完班,继续写
3、从客户经理到挂职副行长。在上柜第八个月行内搞了一次资产业务客户经理培训班和竞聘,第一次笔试吃了亏,在一百多人里面只排在三十多,二次筛选的时候捉住了点窍门,考了第五名,最终面试是第二名。说实话,筛选人并不完全按成绩来,当时想着能够先做个网点客户经理就不错了,选拔结束半个月后被通知交流到公司业务部,交流过去的只有两个人。当时真没有想到,大部分有点规模的银行应该都是如此,公司部是整个对公条线的老大,收入平均水平高,我所在分行的公司部已经两年没有要过人了。
进入部门,我被分到一个专门做项目贷款的团队,大家认为最有油水的团队,但说实话我除了参加的饭局多点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额外的好处,在这类型团队实际上是非常需要积累资源和关系的,你给不了多少好处企业,企业也不会觉得你多有价值,新人想混日子并不容易。需要项目贷款的企业要么规模可观要么关系网强大,我当时有着很强的深入了解这类项目的动力,指不定哪一天自己当老板做个项目呢?所以在团队里不断揽活干,从整理方案、写简单的报告再到评级报告、项目评估一步一步,半年不到的时间全部都接触过了一遍。真正在部门里面第一次发光是因为一个特别急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和三旧改造的信托融资,当时熟悉信托的银行客户经理还不算多,整个尽职调查报告有三大部分,我独力完成了其中一部分,而且几乎没有被改动,这个项目做的速度破了省行最快的记录,从那一次开始关注我的人比以前更多,也不单单停留在有潜力的地步。其实挺能说明问题,无论在哪里工作,要放下身段,但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低。
陆陆续续的我有了几个房地产项目在手上,但是总感觉使不上力,房开贷、信托、基金都做了一圈,感觉这部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非常容易被复制,或者说资源强大的人很快就可以把你取代了,而且项目并不是你想做就做,纵使出发点很好,不一定能做,个中原因大家估计都知道了,这类贷款水深,开发商拿到贷款就相当于赚到钱了,而银行这类贷款规模非常有限。对于不断需要有新工作刺激的人来说非常难受。
————手机党+加班党——————
慢更请见谅。
上面说到非常难受,我决定从一个大家都想坑跳进来的坑跳到一个没人想进去的坑。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私营上市集团企业,不能跟央企比,但能够进国内五百强前一百也算不错了。这个企业现金充裕,存款和结算非常庞大,对于银行来说得到主办权就相当于得到了同业竞争制高点,账面上数据非常好看,但是由于维护一个那么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对客户经理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虽然看起来很美但谁都知道性价比很低,做不好可能还无法翻身,所以也就没有人想进这个坑。我们行一直跟这个企业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由于这个企业业务要求越来越细致,原来的客户经理团队实在没有办法招架了,行里决定再加一个人,专门负责外汇存款和理财部分的业务。
———————慢更请见谅——————
由于房地产渐渐退烧,政策收紧,房地产融资的办理难度有所提高,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一个是投行业务方向、一个是加强实业支持的方向,向行内公开招聘。答主真的比较笨,当时初步接触的投行业务觉得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从技能实用的角度出发报了制造业集团的工作岗位,下沉工业区基层。最终这个岗位只有三个人,其余两个目的不纯直接排除了,就剩我一个,就这样跳进了一个大坑,这也成为我这几年来最大的转折点。
这是名副其实的陨石坑,肩负着全行存款同业排名的重担,对银行有了解或者同类行业的朋友应该知道,下任务的时候是不会因为感觉你完不成或者经济环境不理想就少下的,因此这里每年创新高但下面还得继续创,过往的辉煌不能当饭吃、不顶半点用,我开到的那一年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新增,今年的任务是20亿存款,新增2个亿。跟这个一样困难的是还要做到盈亏平衡,由于制造业集团企业对成本价格非常敏感,业务基本是价高者得,银行要吸那么大批量的存款只能是依靠低风险业务来完成。现在大家看政府不断推利率市场化,这里说的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其实外币利率和理财产品的收益早已市场化,由于汇率和利率衍生品价格透明,聪明的客户会拿做市商价格压价,所以银行拼价格实际上就是拼在外币存款利率或同业市场愿意让利多少。实际情况是,银行用美元利率加点来吸存是赔本赚吆喝,手续费和衍生品交易又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要做到盈亏平衡非常艰难。
———————慢更请见谅——————
上面说到盈亏平衡。如何拿到存款又做到这点,对于我一个这么刚刚接触这项业务的人来说非常艰难,其实我也发现了,团队其他人也没有办法,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见一步走一步,银行有句话“做可能一年半载会死,不做立马死”。虽然银行的利润考核指标重,但利润并不是底线,个人理解比利润和资金安全更重要的是流动性,没有流动性就没有空间和时间去做任何操作,这个理念可以适用于大部分金融市场和企业财务的管理中,近期国家队救市实际上也是救流动性。所以存款不单单是银行的面子工程,还关乎生存、监管指标和信贷规模的问题,这点我觉得所在的这家银行从总行到基层还是贯彻得不错。说得有点远了,实际上最直接的还是面子问题,银行业每季度会把数据汇总到人民银行,人行会有同业对比数据,其中只有年末是把利润纳入对比清单里面,一般季度末都只对比各项存款和贷款数据,所以我们的策略是揽了存款再说,利润再想办法。
———————慢更请见谅——————
这段时间因为项目集中申报,没有时间更,大家见谅,今晚见缝插针更一点。
上面说到走一步是一步。在这个事情上,证明我们的策略是对的,更准确的说运气很好。大家知道2013-2014年支付宝们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伴随而来的就是许多银行闹钱荒,甚至是一些规模大一些的股份制银行都缺钱,特别是在接近年中和年末的时候,当时存贷比考核还没有取消,考核还没有变成日均的导向,因此接近6月和12月的时候同业价格会出现大幅攀升的情况。我们的策略是现平本或者略亏做存款,得益于我们的团队服务质量一直不错,不会只吃肉不啃骨头,因此在价格不明显落后的情况下我们总能拿下业务,花了三个季度时间已经完成全年任务,在剩下的一个季度里我们就开始做理财产品。为什么呢?上面说的银行闹钱荒,实际上这个时候闹钱荒的银行往往不是大银行,四大行的存贷比指标离红线远,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接近年末的时候向同业市场放水成为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因此我们当时的理财价格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搭配产品的收益比存款高不少,企业对比之下非常乐意接受,同时股份制银行由于流动性变差不愿意大规模发产品,这个时候我们就做到了即不让其他银行存款份额提升又赚了利润的效果。四季度做的理财产品规模还不到前三季度做存款产品规模的一半,但所获得的利润已经足额覆盖存款亏损,年末总行还返还了一笔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这是我们近年来在存款市场上面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上面所说的操作基本由我来完成,虽然产品并不是我办理的首笔,但是大家知道办理这么一笔业务看似简单,但操作过程非常复杂,但是怎么做好远期交易的锁价就已经不容易,而且办理的笔数和金额都远超往年,对于一个新加入的人而言已经非常不容易。说实话,在团队里工作非常不容易,一笔业务要来来回回跑一整天,下午干完晚上还需要整理资料,第一年的收入也没有获得多大的提升,但客户接触面、工作成就感高还是提高不少,工作更为充实,这让我感觉至少这个选择没有错。
———————重启更新——————
一年多没有回来更新这个回答了,这段时间答主的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停更的半年时间里提升到了一级支行的副行长,业务和管理的压力倍增,而又在一个月前出现了其他的职业选择,使答主迷惘了起来,到底是留在银行这个大平台继续学习,还是三十出头转做企业高管,离开金融业转向另一片天地。看到了评论里面有很多同在银行业打拼的兄弟姐妹留言,很感动,让我至少继续有动力保持热情去做手上的项目和工作。接下来争取把客户经理这部分的经历更完,后面可能会增加一些从管理层角度来看银行需要怎么样的人、业务发展里面的矛盾(大环境不乐观)以及如果在银行感觉已经看到头了,怎么做其他职业准备的内容。
来讲一讲真实的银行工作的体验。
每年的秋招往往是应届生千军万马竞争一份好工作的主力战场,秋招时企业释放的职业数最多,而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前景好、待遇好的行业则是蜂拥而上。
相比互联网行业这几年一直霸占热榜,地产行业风光不再,而有些行业,比如银行、快消、咨询,则是多年来雷打不动的热门行业,尤其就业主力部队集结在了银行业。
虽然在各大平台都能看到抱怨银行业待遇吸引力在下降,但另外一边,为什么每年校园招聘中,仍有百万计的人报考银行行业呢?而且录取的学生中大部分学校和天资也都很是优秀?
这说明大家对银行业的期望值回归正常,但报考率事实又说明银行业的待遇和回报还是有竞争力的。就跟大家都骂互联网公司加班多,但遇到招聘机会还是会抢着去。
一、银行从业收获
无论任何一份工作或事业,它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其实都是它对我们各类需求的满足。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需求就分了两大类需求,缺失类需求和成长类需求。
饿了吃饭是生理需求,要买房子是安全需求,要交朋友这是归属与爱的社交需求,想要出人头地是尊重需求,这些统称「缺失类需求」。
和「缺失性需求」对应的是「成长性需求」,包括了,探索世界的认知需求,追求美的审美需求,和发挥潜能以获得价值感的自我实现需求。
好的工作,首先会让你的基层缺失类需求得到满足,并支持你去追求高层次的成长类需求。
二、起薪与待遇优势
银行业的整体收入对比其他行业来说比较高的,特别是刚毕业的前几年,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受工资刚性、员工规模及内部员工平衡问题限制,越往后,越看职业发展了。
福利待遇整体较好,所以稳定的收入经常就可以作为买房、买车的启动资金,所以也可以看到银行工作的同学往往没过几年就结婚了。
从稳定性上来说,银行业虽然利差渐薄,但整体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如果自己工作能力还可以,工作就比较稳定,不像投身广大中小企业的毕业生,还要经常面对失业风险。
所以从最基础的需求出发,银行的收入和收入的稳定性,已经可以保障你没有太多底层需求的顾虑。
三、商业与风控意识
银行业的业务模式和竞争壁垒决定了其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内控体系,对比其他行业会更加齐备和完善。在实操、学习、见识中,对银行管理流程这些流程制度,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底层意识和惯性思维。
所以如果你也经常跟银行的人打交道,你能时刻感受到对方逻辑中的严谨性和思维上的风控意识。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经常要面对业务的压力,也让银行从业者有着更高的商业常识和数字的敏感性。
商业的敏感性和风控意识,不仅为将来走向企业管理有所帮助,即使自己创业也是很好的基础铺垫,让商业模式的思考更深入、企业成长中走的更稳。
四、综合能力的认证
从职业形象上来说,在银行工作本身,就是对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个认证。
在最开始我说了,银行校招的竞争激烈程度,能通过银行校招,经过完备的培训、考核机制,留在银行工作本身,就是过硬的证明。 银行是一个非常考验综合能力的工作,你的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韧性、执行能力,往往都不能有短板。
在给应届生求职建议时,我总强调,应届生最好去个大平台,因为你的所学、所做和周围的环境、同事的素质,都决定了未来,你讲如何被别人看待、评价。
就是因为,有的工作履历自己会说话,你不用说太多,面试官就会自己联想:四大行出来的,综合能力没的说,做事应该也很严谨。
五、专业成长机会
刚才讲到,成长类需求是,探索世界的认知需求,追求美的审美需求,和发挥潜能以获得价值感的自我实现需求。
就像很多人说的,饭都吃不饱,哪有时间追求理想,所以一份收入稳定且待遇优渥的工作,其实给我们追求成长类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先决条件。
银行业起薪较高,加上积累的理财知识,可以将收入更好保值增资,所以对比同学往往能更早买房、买车,免去最大的生活压力,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另外一方面,这种收入和稳定性对匮乏感、压力感的对冲,也可以让银行从业者避免基层缺失性需求不满足的焦虑情绪的袭扰,可以有更多精力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同时,银行属于相对成熟的行业,在不同的职能工作上总有一些成功的标杆可以学习,所以我们总能有较好的榜样可以追随,对那些本来就有着较高成就动机的同学来讲,其实充满了成长的机会。
所以,只要不以进入银行业为躺赢,只要抱有学习的意识,在银行业不仅有很多证可以考,还可以从工作范畴内知识的学习和梳理,扩大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金融领域的知识,最后进入相关的投资、行业研究、证券期货等领域。
六、个人品牌与人脉
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可以打造出个人的品牌,金融服务业也不例外。
同样都是客户经理,只要够专注,对客户的业务模式、管理流程门清,不断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在必要时得以展现,就能建立专业的职业形象。
同时注重自己与客户关系的连接,注意沟通、加强关系营销,就能建立起热情、靠谱的服务意识的形象。
如果能保持专业的职业形象和热情的服务意识,你想想业务还能少的了?而且这种良性的人际关系可能会超越你所在的组织,等你跳槽换了一家银行,这些客户甚至还能被你带走。
当然,也有人直接被客户带走的。因为又专业又靠谱,被客户老板盯上,直接挖过去做了财务负责人的也有。
七、职业发展方向
未来的职场,职业发展更加的失去明确的路径与规则,尤其是在向外部转换时,更以你的职业定位和深层次的素质与能力成为凭借。
也就是,我们要向做产品一样看待自己的价值,到底能满足组织的什么需求。不用担心于我原来是什么行业,今后可能受限于行业。
比如我有个北邮毕业的朋友在某银行负责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后来因为跳槽到了字节,现在负责一个信息安全的团队。还有一个朋友从商业银行跳槽到风险投资公司的。
所以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而在职业转换这件事上,银行凭借和各种商业实体的连接,其实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1. 银行内的发展
银行业是一个传统的金融行业,未来也将长期存续,所以内部仍将有很多成长的机会。
银行员工可以粗略分为四类,业务操作(柜员等)、产品营销(理财、个贷、营销、公司客户经理等)、专业技能(贷款管理、法律、IT、国际业务、人力等)、组织管理。
业务操作和产品营销比较考验个人综合能力,业务操作不是长期方向,可以转营销和中后台,营销能力强的往往能成长为网点主任、营业经理等。
所以前台的业务,需要较强的业务能力强,综合能力过硬,将来能带团队。
另一个是分行部室的内部招聘考试,通过这个途径可以直接进分行工作,对在广大营业网点和支行的同学,应该是不错的发展路径。银行的分行部室和银行的基层网点,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说部室的工作才算是银行业比较算偏向金融的工作。
在银行业,鲜少有外部空降的管理人才中途进入银行业,大多的成长都是内部提拔。而且银行的基层业务非常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有潜质的人,只要踏实肯干总会脱颖而出。这也是众多进入银行业的毕业生,在入行之初,比较期待的一个发展方向。
而在中后台的业务,比如风控、人力、财务、IT 则需要过硬的专业实力,才能获得内部的成长,但中后台的成长其实也不局限于内部。
2. 基于专业的发展
银行的中后台业务其实是和外部比较接轨的业务,比如风控、人力,其实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这样的职业人选。
所以在中后台的职能化序列里,自身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的人会报考研究生、MBA,有的人考各类本职业内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
这个领域的职业发展在内部最好是向分行、总行去发展,毕竟在小的营业部或支行没有太多专业化的发展机会。
另外如果往外转型,其实也没有什限制,毕竟职能化的职业,都是通用的,我有银行做 HR 的朋友,从银行跳到咨询公司,或者大型国企的都有,还有做 IT 跳到互联网公司的案例。
3. 行业内的转换
往往个人的发展和银行能提供的机会之前,在时间和速度上不一定能同步,所以有些人非常优秀,但要到外部的其他银行寻找机会。
这其中有两个方向的跳槽对个人是容易增值的。
一个是从四大行向城商行跳。虽然有些城商行业务很好,已经能领跑上市银行的发展速度,但众多城商行管理上跟四大行还是有差距。这种管理的落差带来的自身经验的优势,有利于四大行的资深业务骨干实现跳槽中的个人增值。
一个是优秀银行向一般银行的跳槽,比如宁波银行和招行,这两家行的大零售战略优势突出,一直领跑上市银行,也是很多银行在面试时优先考虑的人选。
4. 向金融业转型
本就处于金融业的银行,向基金、证券、保险等行业转型,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对于个人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个人要。
此前听中行的朋友说过他的同事,国贸专业毕业,学习能力不错,但被分到负责贷后管理,是风险管理领域工作。工作本身难度和专业性一般,发展潜力也一般。
但他自己很努力学习,踏实下来,一直认真潜心做了大量的金融知识的学习,考了 CFA,刷了许多方法论方面的行业研究报告,在《价格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学术期刊上还发表了大宗商品行业的论文。
后来,他就被挖到了香港的一家投行。
这是跳的比较好的,相对而言多考几个证,进后面的一些公司可能比较容易些。 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实互联网公司也在大量招聘、挖墙银行从业人员,所以机会还是很多的。
5. 向甲方转型
其实刚才我们讲过两个向甲方企业转型的案例了。
一个是从职能序列的 IT 转到互联网大厂,一个是因为自身业务能力过硬加上服务意识好,成功成为甲方的财务负责人。后者这样转到甲方企业的较多,但是这个也看机遇,个人能力强,在银行也能发展的不错,除非遇到很好的机会。
另外,还有人直接从银行出来创业的,这个对与人脉关系和商业意识要求比较高,一来业务的商业模式确实可以,二来有人脉的加持,可以做的更容易。
6. 向体制内转型
今年年初就有两个在知乎付费咨询的人,他们都是在银行工作,一个是想考公务员,一个是想去高校做老师。
其实银行和体制内的工作是没有什么交集的,但银行从业者报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优势倒是有两点:一是近些年进入银行业的从业者自身学习能力,经过银行的培训与锻炼,综合素质都过得去,二是银行业从业者给人靠谱、严谨的刻板印象,所以会离体制内的职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性优势。
换句话说,还是银行的光环让从业者除去笔试分数外,在面试官筛选环节,有更高的通过可能性。
7. 自媒体从业
无论在知乎、 B 站或小红书直播,或者在知乎、写文章,确实能看到有很多人在讲银行从业的知识。
这貌似也是一个途径,但对个人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你的思维的深度、经验的丰富和知识的渊博,要能保证你能有足够多的内容持续输出,另外你输出的内容还要有差异性,得让听众和读者喜欢,而不只是让读者欣赏你的脸。
内容的输出还是有门槛在的,而且现在在做输出的自媒体们,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他们的商业模式,也就是从哪挣钱。
从目前输出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讲给想去银行求职的毕业生,要不要去银行工作的,一方面是讲给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们将职业发展的,还有就是教大家理财与金融知识的。不知道未来是不是都会开课挣钱。
自媒体的市场确实还在发展,银行业也确实是一个大市场,甚至都养活了出版业和教育行业的很大一块业务,所以未来给银行业的同学做职业发展规划未尝不是一个方向,但那不意味着每个进入的人都有机会,因为越容易进入的行业,其实隐形的门槛越高。
还是希望每个银行从业的同学,都能在自己职位上积累专业技能和知识,让自己将来无论转型做什么,或者继续在银行发展,都能因为有干货、有实力,而自信满满。
讲点散的,希望能有营养。
1,抛开市场条线,待遇这个问题,从高层视角看就是人均产值和人事费用成正比的关系,人均产值高的人事费用投入的也高,所以不要以为另一家银行比你多一千块补助,就比你岁月静好到哪里,人均产值相同的情况下,人事费用都差不多,待遇也比你就好不到哪里去,多给你的2000补助可能是单位少给你交的那两千多五险一金里来的,很多钱发的很多的银行五险一金往往都按照低的基数缴纳,亲眼见过一个股份制和一个外资的同工龄同岗位员工,股份制年收入每年要多五万,外资的社保账户和公积金账户余额是股份制的三倍朝上。
如果真的是各方面待遇都高于同业的,一是你进不去,二是性价比低,真的很忙很累压力很大。
总之总行负责算账的人,算的要比你细比你精。
所以跳槽的话,除非换岗、晋升、躲避垃圾领导这三个理由,要不然同岗位拿到手里的钱都差不多,没多大意思。
2,抛开市场条线,运营的、信贷和风险管理的、合规和内审的、人事计财的这些都是吃大锅饭的,区别在于你是在分行的锅里还是总行的锅里吃,很多股份制锅里还有点油水,你来吃,大家一起吃,你好我也好,你如果心态好能在这个锅里吃一辈子,你如果想往上走,换大勺子吃,你必须跟着更大的勺子混,你跟的大勺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多年以后你就是个什么样的人,没什么家庭背景的情况下,在分行一级往上走必须站队。
3,走市场条线,要么是资源型人才,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能够给银行创造价值,要么就是技术型的,你能帮助领导在营销项目过程中,录系统、写报告、开户、做贷后、跟营业部吵、被信审部骂、拎包、倒酒、结账、点歌、切歌、开车、年节送礼种种,一个项目下来,业绩三七开,领导七,你拿三,当然这是有职业操守的领导,还见过有一分钱不给的,大部分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是从技术型起步的,资源型的也有,但是呢,一般比较少,而且会越来越少,因为国家现在严查利益输送,把这点作为市场乱象来整治,很多领导的太太、公子、公主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在这挂业绩了,因此干市场条线,大部分人都是从技术型客户经理干起来的,这其实也是条正路,这种客户经理干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这个拿7成的师傅,你师父喜欢在洗浴中心谈下来客户,你以后就是洗浴中心风,你师傅喜欢夜总会谈客户你以后就是最炫夜总会风,你师傅喜欢喝酒,你酒量也不会低,有句话形容银行的市场条线的人,就是居匹夫之位,行将军之事,银行的市场部门,尤其是对公部门,平时谈的都是以亿为单位的项目,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最起码都是领导能带的出去的人,这个工作岗位干的时间长了都是人精,察言观色的高手,是比较锻炼人的岗位。
跳槽来讲,很多市场部门的人跳槽最正常的原因就是现单位政策收紧,导致于信贷也不好做了,没有授信项目一切存款都是不长久的,没有存款的客户经理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跳,但是政策收紧这种事,重来不是一家银行在动,每一家银行都会有他的风险偏好,你在这家银行的客户未必能够切换到下一家银行,所以市场部门跳槽有风险,而且即使另外一家银行授信政策比较松,能做,但是你同样不能保证你的客户在下一家银行没有开户,很多好的企业其实在很多银行都有账户和对应的客户经理,所以跳槽对于客户经理来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非新进驻银行了。
4,想做银行的中层,想往上奔奔,当个大勺子,你在工作一开始就要建立两种思维,一种是KPI思维,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以你所在部门的KPI为主线,KPI就是银行最高层至上而下下达的任务,你对部门的KPI不清晰,你就不知道你自己该做什么,没必要做什么,很多时候容易瞎弄,达不成上级对你的工作要求,银行分行支行一切都是以KPI数字说话,没有这个数字,其他都没有意义。另一种是内控思维,内控这个词有它的官方定义,但是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岗位设置,不让一个人说的算,不让一个人全流程办完一项业务,互相监督互相制衡,从而防范风险,也就是说,银行里设计好的很多脱裤子放屁的程序和岗位,其实就是为了让你做一件事做一个业务受到监控,这个岗位就是让你不舒服的,而不是这个岗位的人让你不舒服,因此你做任何岗位和身处任何位置,都要想明白一件事,我的这项业务推进困难,是这个岗位要求的原因,还是这个岗位上的人个人的原因,如果是岗位原因就寻求操作上的调整和规避,如果是人的原因就用个人的情商和关系去沟通协调,如果你身处内控部门的岗位,你同样也要搞清楚,不要因为你自己做人的方式让别人不舒服,而是要让你的岗位职责让某些人不舒服,如果想不同这一点,你会很难混。
在外面跑了一天。跑去一个国家级的工业园区。走访老客户。重新授信需要走现场。同行的还有支行本级的领导和市分行的领导。
来回100多公里吧。上午走了。下午都陪着支行长。去大客户那边兜售保险,结果被无情的拒绝;
说实话,我挺反感卖这些东西的,但是退一万步来说。客户其实是行银行内的,不是我个人的,你想拦也拦不住。是的,客户去其他银行的话,板子就要落在我身上。但是作为开门红就背负,十几万绩效负债的我来说,客户跑掉好像也无所谓了。
我觉得银行现在有点病态,特别是我们国有银行的制度。因为工资总额的存在,领导们已经没有办法做正向激励。只能做负向激励,因为正向太多,钱发完就没得发了。但是负向激励的话。完不成还能从员工身上赚一笔,很合算!
评论里有朋友建议,可以摆烂了。我今年也打算摆烂了。
而且已经37岁了,说实话,真的想干也干不动了;
加班。也容易让脑子迷糊。
像我现在开了一天的车,就已经躺在床上。
挣扎着用口述来写文章,写完之后就直接睡了。现在才20:30;
话说回来,我是真心喜欢企业信贷这个岗位。我喜欢跟客户打交道,喜欢听客户的发家史,喜欢听他吹牛逼,喜欢听他对未来的展望,规划设计。但是国有银行的信贷,往往贷前贷后流于形式。主要的精力耗费在调查报告的编写、催材料、领导签字,等系统等等中间的环节上。
这也就罢了,卖保险,卖理财,卖基金,信用卡,分期卡,基金定投,等等等等等等。再加上各种负向激励,高额扣罚。
真的感觉干不下去了。
昨天我说过做过一些离职规划,我是真的想的挺细致的。
虽然恐惧失去工作之后的样子,但是内心又有一点点的小期待。
要是,老子不上班了。会怎么样?会死吗?好像不会!
但是能不辞职还是不辞职吧,现在就在等市分行有没有什么岗位招聘的,如果有合适的对口的,果断报名去参加,能不能录用这个到时候再说。
今年在公司信贷这个岗位上,就是两个字,摆烂!
一扣罚太重,做的不如扣的多,就没有做的意义了。
二精力跟能力有限,身体也有点吃不消。
三老客户太多了,每个月都有3-5笔,新客户根本没时间做。
四行沥制度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快,面对新的制度已经应接不暇。
其实今年我的新客户拓展应该是挺多的,因为我找到了一个比较 OK的拓展客户的方法。结果给考核办法弄得心都凉了。所以就随他去了。
今年的话主要就做做新业务尝试一下,新的产品挑战一下。把贷后的工作扎扎实实的做起来。
然后呢,把一些客户清退掉,争取2023年轻装上阵。
如果被优化的话呢,那么就看直接被辞退掉,还是优化到其他岗位。
如果是优化到其他岗位,那我还会有销售的一个激情!我是自觉自己已经找到营销客户的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赚点转介绍的费用。将自己网络化的营销方法再实践一下。为以后的离职做准备。
如果是被辞退的话。那么尝试下抖音,做工厂探寻之类的节目。我觉得或许有戏,毕竟是信贷员出身,企业主认识的还是挺多的。但是坚决坚决坚决不会去做保险的销售,理财的销售,基金的销售,财富管理的销售。
明天的活还有很多工作,还有很多补充协议要签。
要回复一个新业务;
要收集一个新业务的材料,
我新业务现在是真的不想再接了。但是前期沟通好的事,你不能将客户扔在路上哈,不能跟客户说现在我不想干了。
每天的事有很多。所以自己的时间很少,差不多就这样,我改改错别字。快去睡觉了。
刚跑过去K了儿子一顿。现在是上小学二年级,各种偷懒。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跟他说都懂,一做起来都错。
刚才写作业的时候作业没做完,漫画书拿出来先看一看。
我原先也不想管。结果孩子他妈管不住。我就出去把他闲书全部收起来了,结果他妈说。答应别人明天要带去学校给同学看的,NM,马上期末考试了,你是去害别人吧?
算了,没什么好说的。
我觉得。事业上我挺失败的。家庭上我也是挺失败的。
唉。有时候想想。带上自己的积蓄。找个无人的小镇。安安静静的度过下半生。
不过父母在,不远游。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admin发布于 2022-04-01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