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基金“浇灌”激光企业,“中国光谷”乘风而上打造万亿产业集群

原标题:百亿元基金“浇灌”激光企业,“中国光谷”乘风而上打造万亿产业集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武汉报道

“因光而兴、聚光成谷”的武汉东湖高新区(简称“中国光谷”),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全区激光企业营收达到200亿元,聚集了200多家激光企业,激光企业密度全国领先。

据预测,2020年至2025年,国际市场的发展将为激光设备行业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当下,国内外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推动中国激光产业高速发展,产业格局也因技术更迭面临重新洗牌。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以往身处“内陆”的光谷激光产业集群,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月2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正式启动。启动现场,激光产业基金、帝尔激光光伏激光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华工正源总部基地等一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额约200亿元。锐科激光华中产业园、奔腾激光武汉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集中开工,开工总面积约40万方。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光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激光产业集群,到2025年,规模以上激光企业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带动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到2035年,规模以上激光企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形成万亿级激光产业集群,成为“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和核心支撑力量。

(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一核多点”示意图)

激光产业迎来变革

在中国激光产业版图中,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华中等四大激光产业带。

其中珠三角以中低功率激光加工设备为主,长三角以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高功率激光熔覆设备和固态激光器件为主。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的华中地区,覆盖高、中、低功率各类气态、固态和光纤激光企业,在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医疗激光设备等领域,形成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激光产业。

“湖北激光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较为完善,不管是人才技术、产业规模还是企业数量,在国内都名列前茅。”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委员童吉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形成了以武汉未来科技城为核心的激光产业集聚区,聚集了华工科技、锐科激光、帝尔激光等相关上市公司,在相关领域上均形成了突破。

比如,锐科激光是国产光纤激光器第一品牌、全球第二,与华工科技制定我国激光产品类首个国际标准“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华日激光紫外激光器、奇致激光医疗美容设备、逸飞激光锂电池加工设备等,在各自细分行业市占率均位居国内第一。7000瓦二氧化碳激光器、万瓦光纤激光器等产业,实现国内首台套产业化,改变了中国高端激光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政产学研用”的融合也是湖北激光产业成长至今的“法宝”之一。童吉山表示,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共同体,先后攻克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且为中国激光产业输送了超过4000名技术专业人才。

2015年至今,中国激光制造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20.6%,宏加工成长为全球最大市场;精密微加工方面,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应用引领全球应用市场。与此同时,从激光和光通信起步,东湖高新区也实现了从“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的发展跨越。

目前,激光正向激光清洗、增材制造、激光雷达和激光显示等领域渗透,激光产业迎来变革。比如2021年被认为激光雷达元年,长江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刘洁表示,建设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激光产业集群发展,也是推进“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重要举措。

组建100亿元产业基金

在湖北激光产业不断前行的路上,拥有成熟应用市场的其他产业集群,也在应用端逐步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下,推动着中国激光产业进入另一轮生长周期。

从目前的产业格局上来说,光谷激光企业众多,涉及领域广泛,但是也面临着企业规模整体偏小、缺少百亿产值激光企业、国际化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影响。激光产业在光谷虽然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但是激光企业和研发机构空间布局较为分散,集中度和显示度不足,协同配套能力不足。

“华中地区市场应用也不足,”童吉山表示,激光究其本质是一个工具,要被运用于各种工业制造之中。而市场决定规模,珠三角、长三角的市场广阔,制造业较为发达,对激光的需求更大,当地激光企业能拿到大量订单,武汉企业在其他应用市场势必缺乏竞争力。且沿海地区善于抓住商业机会的思维发挥了一定作用,而武汉早期的创业者以科研人员居多。

此外,解决部分关键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光谷激光企业集中在激光器和激光设备的生产销售,万瓦以上激光切割头、焊接头等一些关键核心仍然要靠进口。《2020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激光元器件的进口数量达13930万个,金额达32.4亿美元;出口数量仅2770万个,金额仅6.8亿美元。

面对这些问题,刘洁介绍,光谷将实施产业空间构建工程和产业规模倍增工程,完善“初创—瞪羚和高企—进规—上市”的雁阵形培育扶持体系;实施创新能力跃升工程和核心产品攻关工程,大力研发激光核心零部件、新兴产业应用产品和激光配套产品。

此次,光谷设立100亿元激光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激光企业开展并购、增资扩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载体建设等。支持企业规模提升,对年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25亿元、10亿元和5亿元的激光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达到1000万元。

对激光新兴应用领域的企业,按照年营收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最高达到1亿元。对企业新增设备投入给予补贴,最高达到500万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辐射带动城市圈发展

50年的发展历程,让光谷激光产业破茧而出,推动着中国激光产业从无到有,在激光装备领域,甚至完成反转,在全球激光应用市场占据庞大市场份额。

当未来的市场需求更加细分和智能,技术的迭代和竞争必将更激烈。当前,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进,湖北的地理位置优势,给于湖北激光产业许多扬长补短的先机。

刘洁表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链融合”,建设全球工业激光器种类最齐全、产业规模最大的激光基地,形成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激光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带。

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是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空间规划“一核引领、多点协同、辐射带动”的核心,包括创新平台区、企业集聚区和配套服务区三部分。同时,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周边城市承接激光创新资源和成果外溢,并整合周边城市资源,推动激光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应用。

按照规划,在武汉经开区、襄阳和十堰等地推动激光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与维护修理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在鄂州建设激光装备制造产业,在黄石推动激光在线路板制造的应用。最终形成以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东湖高新区为拓展,辐射带动更大区域范围的世界激光产业发展格局。

“武汉的激光产业与汽车产业、医疗产业已经在进行联动,虽然目前激光产业规模逊色于其他大型产业,但其结合能力较强。如汽车制造的高功率焊接,正在从传统型焊接转向激光焊接。”湖北省激光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激光与太赫兹实验室主任熊伟教授如此表示。

可以预见的是,走出了原始创新的沉淀和寂寞期,拥有核心技术的光谷激光企业质量更佳、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竞争力也将更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min发布于 2022-03-22 财经
上一篇:时隔近八年,中资银行再获基金托管牌照市场格局影响几何下一篇: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规模达20.37万亿元,存续产品12.8万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