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确定加息,美国前六轮加息,大多与“通胀”相关!

(图片来自BING)

从去年开始,美联储嚷嚷着要加息,周三终于“靴子落地”,加息0.25 %(25个基点),年内还要加息6次。这一举措,将使利率处在0.25%-0.5%,这一区间。按惯例,每次美联储加息都是以0.25% (25个基点)为基础,也就是说:加息0.25 %,0.5 %,0.75 %,以此类推。

美联储加息,不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而是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这个利率是商业银行互相拆借资金时的利率。联邦基金利率虽然不是存贷款利率,但会影响存贷款利率。也就是说,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国储户的存款利息提高,同时贷款的利息也随之增加。

美联储加息后,美国老百姓如果想要贷款买车或买房,他们会发现银行贷款的利率增加了,他们的借贷成本提高了。有些老百姓更愿意将钱存到银行,因为利息增加了。百姓的消费意愿减少,有利于稳定美国日益高涨的物价。

加息后,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从而降低物价。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回流到银行。从理论上讲,在加息后,各国资金可能流向美国市场,股价下跌等,但实际情况更复杂,也许并非如此。

美国目前的物价水平,处于40年来的最高位。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由于供应链问题,大量货物堆积在港口,来不及卸货。由于疫情以来,美联储已发行超10万亿美元,美国政府给老百姓发“票子”。钱多物少,自然导致通货膨胀飙升。本来就高企的油价随着“俄乌冲突”,再次一飞冲天,幸好最近几天有所回落。

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显示,美国物价较去年同比上涨7.9%。达到198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是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油价在12个月内上涨38%,成为美国人的最大负担。

不幸的是,价格压力已经慢慢地扩散开来。比如:服装价格去年上涨6.6%,汽车维修费用上涨6.3%,机票价格上涨12.7%,房屋租金同比上涨4.8%。

高通胀率意味着什么?

对美国普通百姓来说,高通胀,意味着美元购买力下降,购买同样的物品,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总之,购买任何东西都更贵,但工资没有变多。总之,美国工薪阶层的工资增长速度,远不及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

通货膨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通货膨胀本身是个中性词。适度而稳定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它促进消费,因为不断上涨的物价鼓励消费者立即而不是以后购买,从而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但是,当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且超过2%时(按美联储的标准),问题就产生了。高企的物价,扰乱了消费者的支出,在极端情况下,会破坏价格稳定。

自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以帮助恢复经济,而现在由于美国国内严重通胀,物价高涨,美联储不得不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美联储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

美联储的前六轮“加息”

美联储前6轮加息,都在一轮降息之后,都以通胀率高涨为背景,经济明显过热。且每一轮加息,不会只加一次,会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直到通胀得到抑制,这个周期大约在8个月到三年之间。

第一轮:1983.3—1984.8,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1981年通胀率达13.5%(接近超级通胀)

加息背景:美国经济处于复苏的初期

当时,里根政府主张“减税”,1980到1981年间,货币处于极端的紧缩状态,政府试图控制通胀,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3%降至1983年低于4%。到了1986年,美联储将利率大幅下调至6.75%。

第二轮:1988.3—1989.5,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1987年出现黑色星期四

加息背景:通货膨胀再次“抬头”

1987年股市崩盘,美联储采取紧急政策,降息救市。由于措施及时,股市下跌并未对经济造成太大打击。1988年开始,通货膨胀持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1989年利率最终升至9.75%。

此轮紧缩减缓了经济增长,随后油价上涨,1990年8月爆发第一次海湾战争,这些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经济,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第三轮:1994.2—1995.2,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诱发1997亚洲金融危机

加息背景:市场处在“通胀恐慌”的背景之下

1990至1991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通胀下降迫使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3%。到1994年,经济开始复苏,债券市场担心通胀重振旗鼓。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5%升至8%,美联储将利率从3%提高至6%,从而控制住通胀,由于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导致投资者转向回报更高的海外投资,因此大笔资金流入亚洲,诱发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四轮:1999.6—2000.5,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刺破互联网泡沫

加息背景:“互联网泡沫”不断扩张

1999年美国GDP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降至4%。美联储将利率下调75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互联网的热潮,令信息技术行业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现象,美联储再次收紧货币,将利率从4.75%经过6次上调至6.5%。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纳斯达克指数崩溃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更是让经济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联储随即转向,在次年年初开始连续大幅降息。

第五轮:2004.6—2006.7,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次贷”危机后降息接近于零

加息背景:“房地产泡沫”涌现

此前美联储的大幅降息,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年下半年经济强势复苏,通胀暴增,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直至2006年6月的5.25%。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后,美国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后,美联储再次降息到接近于零的水平。

第六轮:2015.12-2018.12,基准利率从0%上调至2.25%

2016年12月15日,凌晨3点,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使利率处在0.5%至0.75%之间。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实际和预期的劳动力市场、通胀状况,因此决定加息。这意味着美联储认为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

admin发布于 2022-03-21 财经
上一篇:兴证策略_“政策底”+“市场底”已现,把握修复窗口下一篇:再出新举措中国人寿提档升级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