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篇:女人到底有多悲惨?
原标题:印度文化篇:女人到底有多悲惨?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在之前的《印度的高嫁妆:嫁女如网贷,一入穷三代》文章下,很多评论问:
印度女人为什么非要结婚?不结婚P事儿没有。
印度女人的悲苦现状其实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因素的。
印度女性的地位低下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桎梏,虽然有不少改革先锋一直致力于改变印度女性生活的状况,但是收效似乎并不理想,如果说改善女性地位是一个全球性任务的话,那么印度无疑是担子最重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印度在怎样的历史沿革之下,才走到了男尊女卑的重灾区。
故事的开头还是最初的岁月静好,在生产力创造力想象力都还非常有限的南亚次大陆上,这里的原住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拥有那个时代先进的技术,用勤劳的双手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男性女性在生产生活中
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分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和谐文明的状态,令人欣慰。
这一切就像我们之前讲过所有的美好东西一样,终结在雅利安人的魔爪之下(当然,即使没有这帮入侵者的幺蛾子,原生文明顺势发展大概率也会衍生出性别尊卑的结果,不过雅利安人的影响让结果更为恶劣)。雅利安人出身于游牧民族,生产任务相较于农耕文明对于体力、体质要求高得多,男女在生理上无法改变的差异导致雅利安人的男人们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而女子则只能充当劳动力中的辅助角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劳动天平的倾斜之后,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天平都向男子倾斜过去,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都会沦为辅助角色。自这时候开始,男尊女卑的基调就算是完成了。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进一步固化要归功于“万恶的婆罗门教”,用横向眼光去看待衍生在南亚次大陆的这种主导宗教,实在是有太多的反人类内容,与宗教倡导真善美的一致目的有所相悖,它的存在与发展在不少方面令印度社会出现扭曲,卑微女性就是其中一点。
在婆罗门教的教义当中,女子是
邪恶不祥
的象征,因此女性不得参与政治,不得过问家族大事,更不得参加宗教祭祀活动,遇到可以彰显社会地位的事情,女性都要回避,这就意味着在印度的女子没有任何发言权,她们毕生的最高任务,就是嫁给一个男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丈夫就是信仰和神明。女子人生幸福与否,全部的可能性就都压在了夫君的身上。如果运气好,嫁了一个善解人意性格温和的男子,那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然而这种概率太小,遇上一个三妻四妾的中山狼可能性更大。《罗摩衍那》中对于女性的要求非常明确而苛刻:
“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
不管丈夫是罪人还是歹人,
女子都要无条件爱着他。
即使男人邪恶,
即使男人贫穷,
但凡是懂事的女子,
都会把他当成信仰一般供奉。
”
说白了,就算嫁了一个罪恶滔天的混蛋,女人都得服从热爱他。
三观感人
。这意味着女人在出嫁之后,就连人性本身的善恶观念都要抛弃,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只能与丈夫保持一致。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物化了,在婆罗门所推崇的高级妇道中,毁三观的“三从四德”都是小巫见大巫,女子要从心底里成为男人的奴隶,每一个夫妻家庭都是一个小小的宗教团伙。男人是唯一的一神,女人是冥顽不化的深度信徒。当然信徒很有可能不止一个,这洗脑工作怕是连最牛逼的传销团伙都要自愧不如。
如此等级分明的婚姻枷锁之下,怕是没有几个男人会对自己的妻子有足够的尊重和善意,更没有几个女人能在牢笼之中找到人生真正的自由与幸福,“乐在其中”怕是对她们最大的苛责了吧。
所以在整个大环境之下,女孩子只能尽量寻求婚姻有一个好的归宿,“抢”优质对象就变成每一个女孩的必须工作。
在种姓制度的指挥棒之下,只允许“顺婚”(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而“逆婚”(高种姓女子嫁给低种姓男子)则是要受到诅咒和惩罚的
。
女孩子为了在婚姻这个几乎是唯一的机会中改变命运,不得不想方设法吸引优秀男子,由此催生出印度畸形的高额嫁妆制度(往期的故事中我们讲过哒,想了解的读者老爷请考古~)高嫁妆让女性在结婚问题上“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对于不少女性来说,婚姻意味着后半生的最大的希望,不夸张地说,嫁妆的比拼无异于高考。因为生女儿可能就要支付高额的嫁妆,所以一般印度家庭都希望生育一个儿子,新生儿一出来,如果是男孩全家都喜笑颜开,是女孩则会愁眉苦脸,有些贫苦人家生了女儿因为付不起嫁妆就会将女孩丢掉,
这就更加重了性别歧视的问题。
婚姻一旦礼成,按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女子就再无改变伴侣的可能。如果丈夫先于妻子死亡,那这位妻子便会受到嫌恶和诅咒,认为是她的不祥克死丈夫。她再不能受到正常人的尊重,也不能享受生活的幸福,而是要不思茶饭、蓬头垢面一直到死以表现对丈夫守节的态度。
寡妇在古代印度是身份极为卑微的群体,有很多不堪其辱的寡妇或选择自杀或逃跑。众多逃跑的寡妇相互陪伴,形成了印度特有的寡妇村甚至寡妇城。
还有的地方会逼迫寡妇随亡夫殉葬,据说这一制度源于一名王妃,因为夫君已死过于悲痛心如死灰,主动要求与亡夫早日团聚,这种做法受到了大众的一直称赞(??),赞许她的忠贞不渝,为广大妇女作出楷模表率。于是这位王妃之后,殉葬就成为了一些地区的恶毒陋习,不少寡妇被与亡夫一同送上葬礼,和那位倒霉王妃大人区别就在于,一个自愿,一群被迫。如有妇人不愿接受殉葬,娘家人还会出面苦口婆心劝阻,在印度一些庙宇的壁画上,仍然可以看到人群送寡妇殉葬的内容。
印度寡妇城
相对来说,
农村女性的生活境况可能还优于城市女性
。农村女性承担着繁重的生活压力,思想文化束缚也要比城市轻松。城市里的女性位于宗教势力最强盛的中心,要被繁琐复杂宗教的条框所束缚,而一些农村女子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走出家门去劳作,劳动便为她们换来了一定的地位与话语权,还在较为开放自由的环境下对承担责任较少的男性进行反抗甚至鄙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女性就可以与男性平起平坐了,她们只是相对受约束小一点,总体来说与城市女子一样要忍受性别歧视的巨大压力。
直到今天,印度的女性运动都在传统观念阻碍之下进步缓慢,思想的改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尽管有不少先锋投身于改变这样恶劣境况的事业中,却总是无法被理解。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者不仅仅是男性,更多的是女性本身,她们坦然充当着真正平权路上的绊脚石而不自知,甚至不理解为了她们争取权利的人们(例如在电影《护垫侠》中所演的女子,并不理解男主为了女性生理期方便而苦苦设计卫生巾)。
自由的女性只是一小部分,整个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欺凌依然是难以忽视的顽疾。
开挂的印度
开挂的印度|从哈拉巴文明到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到底有多顽强?
印度的高嫁妆:嫁女如网贷,一入穷三代
斯里兰卡:种姓制度在这个小国家如何变形
阿三说:揍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啊……
拒绝张骞的大月氏国,却转头去欺负了印度
从“超日王”到“戒日王”,中世纪印度经历了什么
印度高考:独木桥上何止千军万马
印度文化中的欲望追求与性爱观
印度饮食篇:你以为只有咖喱和飞饼吗?
印度的种姓制度原来是看脸分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min发布于 2022-03-16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