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士兵的救护法宝,有二百多万人因为它而成瘾,是天堂也是地狱

你知道那么?在二战时期的战场上,有三种药物堪称是救命法宝,

一,盘尼西林,

能够有效起到杀菌作用,对感染的伤口进行医疗,

二,就是磺胺类药物

,一旦士兵在战火中受伤之后,医疗兵会迅速在他的伤口上撒上磺胺粉,到了解放战争期间,磺胺粉也得到了大量使用。

说到第

三种药物就是吗啡了

,说起吗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很多人心目中一种恐怖的毒品,会强烈蛊惑人的心智,导致人精神受损,人们都对它敬而远之,近年来,各个国家也加大了对它的打击力度,避免它给人的心智造成损伤,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却被当成是一种救命的药物,因为它能够止痛、致幻,拯救大兵于危难之中。

吗啡对于二战士兵们来说,究竟是帮助自己离开伤痛的“天堂”,还是一念地狱?这一切都要从那一场大战蓄谋已久的爆发说起。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以及残酷性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就想要向世界掀起一场充满预谋的战争,在1936年,他就进行了一次非常冒险的军事行动,派遣了一支2万人组成的军队,以及警察所组成的联合部队,轰轰烈烈地开进了莱茵兰,一战时期的合约曾有过规定,德国境内莱茵河以东的50km是非军事区,德军不能贸然进入,否则法军将进行军事行动,英国也有义务去支持法国,但是希特勒公然违反了这样的合约,让国际社会对此颇为非议,但是国际社会姑息了希特勒的胆大妄为,最终导致希特勒的嚣张气焰不断上涨,到1938年3月,他又将奥地利合并到德国。

希特勒的野心并没有完全结束,他把自己的目标定为去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在他下一个吞并的目标开始之后,英法德意四个国家逐渐意识到,德国势头太劲,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希特勒的野心永远不会结束,在1938年,四个国家开始召开会议,讨论这个问题,英法两国害怕战争,他们希望能够和平,所以最终还是软弱的选择将领土让了出去。

在此之后,希特勒又在波兰问题上用原来的方式故技重施,想侵吞波兰的土地,一再受到欺压的国际社会终于警醒了过来,连英国在得知德国对波兰的一些强硬野心之后,也不再决定懦弱忍让,他们开始对德国进行警告,希特勒对于他们的警告却表示出无比的愤怒,依然一意孤行。

1939年,同盟国和轴心国开始形成了两方对峙的状态,这一年的4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向各国呼吁,希望通过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然而意大利和德国两个国家对他的举动嗤之以鼻,随后在8月,德国又进行了一次次的侵略,还来到莫斯科,跟当时苏联的领袖斯大林进行了一次会谈,看似是和平谈判,实际上也是一场战争蓄势待发的标志。

1939年8月,希特勒正式下达了作战的指令,并且进攻波兰,第二天,德国军队就浩浩荡荡开进了波兰的领土,一场战争瞬间爆发,英国也将最后通牒送达了德国的政府,表示将对德国进行宣战,其他几个同盟国家纷纷响应,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也让无数士兵们受到了一场生命的浩劫,战争席卷了他们的领土,也带走了他们的生命。

二战的残酷属性不可同日而语,死亡人数空前绝后,哪怕是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算出准确的伤亡数字,不过,人们对此有一个最低的估计,认为至少有4000万人因此死亡,而且受伤的人数也在死亡人数的三倍左右,苏联是在整场战争中所有国家中损失最大的,至少死亡1000万人,而且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成为了德军的囚徒,之后被凌虐致死,德国作为战争发起国,有450万士兵阵亡,也有200万平民因此而丧生,日本、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也丧失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盟军主要国家的英国,战死人数更少一些,一共是35万人,但是在英国的附属国家还有12万人死于非命,美国只损失了27万人,他们基本上都是战死沙场而非平民,因为美国不是主要战场。而在这场毁灭性的灾难之中,一些士兵开始选择用毒品寻求安慰。

毒品的演变史和战争上的运用史

毒品的危害性世人皆知,我国之所以会掀开百年的屈辱历史,正是因为鸦片战争,外国想让中国成为殖民国家,所以就用鸦片这样一种毒品,向中国大量进口,腐蚀中国人的精神和心智,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鸦片最初用于医疗手段,本身自带一种医疗效果,可以用来治疗头痛、中风等疾病,早在4500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鸦片进行治病。

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将一种物质从鸦片中分离出来,为这种物质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吗啡”,而这个名字来自于希腊神话中“梦神”之名,它取代了鸦片,成为了药效更好的止痛药物,在它出现之后,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盐酸吗啡,它有一个别名叫做美斯康定,经常被用作麻醉剂,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用它来进行创伤的缓解,还可以缓解各种手术、烧伤以及癌症所带来的病痛。

随后,医疗专家对吗啡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可以直接通过针管进行皮肤注射,它开始被用在了战地医疗手段上,具备着强有力的止痛效果,战士们在战场上用吗啡来进行救命和治疗,这样可以完全挽回他们的生命,止痛之后,他们还会被送往战地医院继续进行治疗,这也让很多的士兵年轻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但是这也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

吗啡注射液有另外一个作用是致幻,致幻在战场上宛如战士的强心剂一般,能够让战士得到安慰,死前得到解脱,由于二战时期重伤员死亡率在当时非常高,很多人都是带着伤痛和痛苦死亡的,有一些士兵为了让自己的战友不要在痛苦中死去,就让他们选择安乐死,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尊严,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感受到一种美好。

吗啡的危害性比鸦片还更大,它既是毒品也是药物,既是恶魔也是天使,它的存在让很多士兵都无法自拔,即使伤愈也不能够回归军队,他们就在成瘾之后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

科学家在研究吗啡的时候发现,一般来说,使用吗啡的剂量为一次5mg,这个剂量是不会让人成瘾,但极限注射量只有60mg,如果大于60mg,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人成瘾,在必要的时候对人进行一次注射,只要不滥用这样的药物,是不容易导致成瘾的,为了能够让人对药物进行控制,美国施贵宝公司还专门研发了一种名为西雷特的皮下注射器,这种皮下注射器的外观就宛如502胶水一般,里面还装着32ml的吗啡注射液,含量在10%左右。

在它的注射部分有一个双面针,使用方式是拔掉针头的保护罩,刺入伤员身体,对此进行挤压,它具有按时、按量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士兵因为注射过量而产生问题,整体类似于一个迷你牙膏,在牙膏处已经含有32mg的吗啡,只要注射的时候,按下针管,并且将注射器镶嵌在伤员的领口边缘,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避免这些注射者的吗啡使用量过多,导致成瘾问题。

因为当时战场比较杂乱,很多医疗秩序和医疗条件都不是很好,为了防止伤员们被不同的医疗兵反复注射,还会专门在注射器的头部挂上一个小挂钩,在医疗兵给士兵注射完毕后,就会在小挂钩上面写下注射的时间,然后就挂在士兵的衣领上,防止伤员被重复注射导致成瘾性,但是大家都明白,二战时期秩序紊乱,时间紧促匆忙,很多医疗兵不会专门在挂钩上写这些内容,高频次增加了伤员们的成瘾性。

在19世纪中叶,毒品被正式运用到了战争之中,它可以让那些在伤痛中不断挣扎的士兵都瞬间冷静下来,让呼吸道也趋于平静,让救援的存活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德国人也通过缴获同盟国军队战利品的方式,获得了这种救命的毒药,德军也将这种毒品大范围的运用在自己士兵受伤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同时他们自己还研发出了一种毒品,成为了二战时期战士们的必备法宝,因此在整个二战时期,无一国的士兵能够完全逃脱毒品的侵袭。

1919年,日本化学家合成了甲基丙安,也就是冰毒,在甲基丙胺刚出现的时候,它大受欢迎,人们并没有对它进行足够的认识,还拿它来治疗疾病,甚至是用来进行减肥。

二战时期的德国士兵已经认识到抽烟具备一定的危害,为了防止抽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德国政府开始下令进行禁烟,颁发了很多禁烟令,很多德国士兵放弃了抽烟,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开始使用毒品,毒品让他们感到兴奋,而且体力也变得更加的充足,他们本以为这是一件好事,谁也没有想到这让他们开始逐渐成瘾。

在当时德国医学界,还专门推出了一种精神类药物,这种药物能够短暂提高德国士兵的战斗力,让他们精神亢奋,不再需要休息,在1939年~1945年这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德国为士兵提供了接近2亿片药物,而且随着德军进攻波兰、比利时的步伐,这些药物同样也出现了波兰和荷兰的军队里面,而这种药物实际上是冰毒的衍生品。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柏林一位药剂师,就发明出了一种以冰毒为主要成分的药物,这种药物在1938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延伸,当时柏林军事医学院生理学研究所所长奥托兰克专注于对这种药物进行研究,经过无数的实验,当一些实验体注射了他所提供的这种药物之后,很快就感受到一种肾上激素狂飙的感觉,饥饿感逐渐减轻,疼痛感也不断减少,而奥托兰克顿时就意识到这种药物具备着强烈的兴奋剂属性,所以在二战开始之前,它就成为了坦克驾驶员、飞行员的必备药品,甚至还被当成是战斗口粮。

当然,德国也逐渐清楚明确了这种药物的副作用,知道它可能导致人成瘾,所以也对军队提出要求,让军队在只有很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将这些药物发给士兵,以便他们能够完成更加特殊艰巨的战斗任务。

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不但是底层的士兵开始服用这种药物,连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开始使用这种药物,他强烈要求自己的私人医生莫雷尔为自己进行注射,1943年,莫雷尔增多了对希特勒注射药品的频率,还跟另外一种药品一起进行混合注射,到了1945年,也就是希特勒开枪自尽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沉迷毒瘾的上瘾者。

在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也是毒品使用者,他手下的一些飞行员曾经用这种药品来缓解疲劳,战后人们清算他财产的时候,发现他的房间里面有整整两万瓶吗啡药物,他作为战犯在纽伦堡接受审讯的时候,同时还伴随着戒毒治疗,否则就难以为继。

在服用毒品之后,德国士兵的战斗力的确会产生飙升,1945年5月,几名士兵在德国宣布投降之后,仍然与盟军富裕顽抗,他们虽然数量很少,对于盟军来说不占优势,但是他们却以少胜多,差点就打败了盟军,盟军最后派出了一个师的兵力对他们进行围剿,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围剿了这些人,后来盟军士兵也回忆起了这件事情,他们看到这群德军在中了枪弹之后也能够继续作战,仿佛是不怕痛、不怕伤痕一般,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服用了大量的精神控制类药物。

在1940年4月~7月之前,德国军队并没有向有关部门所宣称的那样,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把这些药物分发给士兵,实际上有上千万药物都已经落入到士兵的手中,德国士兵们想要得到这种药物完全是易如反掌,他们可以直接找军医索取,而这种药物并没有被打上毒品的名字,直接就是标明为兴奋剂,在军医的使用说明中,服用一到两粒这样的药物,就可以完全摆脱困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也是二战时期的一名德军士兵,他也对这种药品赞不绝口,称吃了它就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过,在长期服用这种药品之后,它的药效会逐渐的降低。

在二战时间,美国也曾把吗啡注射器支援给其他的盟国进行使用,在苏联、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法国,印度等国家都有人使用,从二战时期开始,有15%的士兵都开始服用各种毒品,越南战争也不例外,越南正好是靠近金三角的地方,所以金三角会成为毒品根据地和毒品交易的一个巨大市场,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用吗啡缓解疼痛以外,士兵还会将毒品作为自己的兴奋剂,美国士兵的口粮、罐头、口香糖里面大多数都有安非他命的成分,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服用,二战时期的英国则是使用了7200万安非他命,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因为英国士兵们在德占区要进行大量的任务,这些任务都会导致他们非常劳累,要摆脱这些药物带来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的容易。

毒品在二战后带来的强烈危害

二战不但带来了很多危害,而且也导致很多人吗啡注射过量后成瘾,造成了一共200万吗啡成瘾者,在战后,世界毒品贸易也开始疯长,很多伤残军人都开始吸毒,之后人们也意识到吗啡具有强烈的危害性,专门从吗啡中提取出一种叫做海洛因的物质,并运用这种物质来帮助这些上瘾的人进行戒除嘛,然而后来他们遗憾地发现,这种物质的成瘾性更强,直到现在,海洛因的成瘾机制都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成为了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现如今,人们仍然在不断地打击毒品,希望能够避免滥用药物的问题,一次二战让很多人都流离失所,同时还让这些士兵都陷入了毒品的依赖,这无疑也是说明,战争的环境对人会造成很大的摧残,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意志上,需要用医学手段来破除风险,避免像这样类似的问题发生,而这也是无形之中向我们宣告:和平的环境是有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呼唤爱与和平,希望不要再掀起战争,在和平的年代里面共拥美好生活。

admin发布于 2022-03-15 财经
上一篇:董明珠钦点“接班人”,孟羽童开始直播带货,格力开始孵化网红_下一篇:春!光!美!_网易订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