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进度好于去年同期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 (欧阳易佳)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254亿元,其中落实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4762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进度好于去年同期。在国家财政及社会资本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升等领域均取得可喜进展。
“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加大投入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进度好于去年同期
王道席介绍,水利部深入贯彻《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强化组织推动和上下协调联动,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进度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利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是新开工项目数量达到1.76万个,特别是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为历史同期最多。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3707个、投资规模多1113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95个。目前,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门供水、四川三坝水库、安徽凤凰山水库、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广西下六甲灌区等24项重大项目按期开工,加快构建国家、区域和省级水网工程体系。
二是坚持“两手发力”,落实水利建设投资多于往年同期。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83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352亿元,增幅4.7%。其中,落实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4762亿元,占落实总投资的61%;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3070亿元,占落实总投资的39%。从各地落实情况来看,22个省份落实投资超过100亿元。
三是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完成投资同比增加18.1%。年初以来,各地抓住水利施工的有利时机,提早安排工程建设,从3月份开始,单月完成投资均超过1000亿元,逐月递增,6月单月完成投资达到1149亿元。1月至6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254亿元,同比增加18.1%。一批重大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文得根水利枢纽实现下闸蓄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隧洞贯通,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入全线实施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滇中引水等工程加快建设。
四是积极发挥稳就业作用,特别是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水利项目开工数量多、吸纳就业能力强,大规模水利建设直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上半年,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138.34万人、发放就业人员工资213.08亿元,其中农村劳动力103.24万人、发放工资146.95亿元。
保障国家水安全 新开工24项重大水利工程
今年以来,水利部围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建设任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联动,在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一批工程及时开工建设。1月至6月,新开工的24项重大水利工程,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祥伟介绍,在流域防洪减灾方面。开工了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安徽凤凰山水库、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徽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工程等10项工程。“比如,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承担长江湖口附近分蓄15.7亿立方米超额洪水的任务,对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和蓄滞洪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安徽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工程,治理洼地面积4722平方公里,将有效提升淮河流域防洪排涝能力。”
“为做好供水保障,开工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引嫩入白扩建一期、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门供水、云南桃源水库、湖北太湖港灌区等11项。”张祥伟说,其中,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国家水网重大骨干工程,工程建成后,将缓解吉林省中西部严重缺水局面,为865万人、220万亩灌区提供水源保障。河北雄安干渠工程,将为雄安新区提供主要供水水源,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他介绍说,在河湖生态复苏方面。实施了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通过疏浚、植被恢复等措施,解决试点湖区淤积严重、行洪不畅、生态退化等问题。开工的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堤防达标加固、滩地生态修复等措施,完善流域防洪体系,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数字孪生流域方面。今年4月,开工了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这是首个开工的数字孪生流域重大项目。
保障粮食安全 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并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为更好发挥灌区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今年以来,共安排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406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七个百分点。目前已完成158亿元,总体项目进展顺利。
一是持续加强灌区现代化改造。今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中央投资166亿元,用于支持581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十四五”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约178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1.2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近100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约100亿立方米。
二是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7亿元用于支持17处新建大型灌区建设。“十四五”以来,已开工建设了35处新建大型灌区,完工后,预计将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约16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多万亩。
三是加快推动优先将大中型灌区的耕地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水利部与农业农村部已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推动各地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从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灌排工程整体体系,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会同农业农村部对四川都江堰、内蒙古河套等6处大中型灌区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工作,目前试点进展顺利,通过试点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加强协作,深入研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灌溉发展需求、灌溉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等关键问题,提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区域布局、发展路径,目前已经形成初稿,今年年底完成规划工作。结合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谋划推动再建设一批大中型灌区,为我国农田灌溉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责任编辑:刘建维】 小投发布于 2023-07-13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