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多个演艺集聚区成为消费热点 全国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记者 成琪)2023年上半年,在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和小剧场新空间共同发力下,全国演出市场延续上行趋势,供给需求旺盛,市场活跃。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2023年二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2.44万场,环比增长80.60%;演出票房收入118.13亿元,环比增长137.20%;观众人数4038.44万人次,环比增长84.81%。
纵观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演唱会、音乐节热度飙升
拉动消费效果突出
据《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以下简称《简报》)显示,自一季度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集中开票,该类型演出2023上半年热度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进入二季度以来,演唱会和音乐节已进入相对密集期,五一期间北京曾汇集三个大型音乐节,然而短时间高频次的音乐节并非局限在演出热门城市。五月底六月初,新疆接连出现三个音乐节,除草莓首度落地新疆外,还出现了第一个本土音乐节“疆菓”。
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五月天、任贤齐、刘若英等知名歌手北京演唱会的观众中,跨城观演比例均超40%,凸显该类演出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项目呈现超强吸金能力的同时,二季度音乐类live house场地演出和巡演已出现关注度和票房下滑。据业内调研反馈,小型音乐现场演出由于交通食宿造成巡演成本大幅度提升,同时大型项目吸走部分live house票房,乐迷消费力下降,市场运营难度增大。
剧场演出场次恢复至2019同期水平
新业态新空间涨幅明显
《简报》指出,2023年上半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票房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八成。在专业剧场演出中话剧、儿童剧、音乐剧三个类型一、二季度均保持平稳上升,市场恢复情况较好,其中儿童剧演出场次和票房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与一季度相比,戏曲、音乐会、舞蹈类演出的观演人次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0.88%、26.12%、12.13%。从专业剧场整体看,供给端升温明显,项目多、场次多,但需求端的恢复并未如预期般迅速。
而演艺新业态、小剧场新空间等在疫情后格外活跃,呈现较大提升。今年二季度小剧场、新空间演出场次5.77万场,环比增长89.51%;票房收入13.88亿元,环比增长105.38%;观众人数403.40万人次,环比增长95.59%。
演出形成的聚合效应凸显,直接带动区域客流增长。依托演艺消费,融合新场景,成都、济南、天津、武汉等地也都出现能让消费者一边就餐、品酒、逛文化集市,一边观剧的沉浸式戏剧演出活动,深受年轻人追捧。
今年上半年多个演艺集聚区成为消费热点,上海黄浦文旅发布“演艺产业领军计划”,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数十个小剧场、新空间为音乐、戏剧、舞蹈等提供新型演出场所;江苏苏州艺术中心苏艺集聚区,4个剧场基础上增加8个演艺新空间;天津和平区培育以民园广场、先农大院、民园西里为核心的“酒吧+演艺”集聚区。
此外,方兴未艾的集聚区正呈现溢出效应,6月上海演艺大世界在江苏盐城千年珠溪古镇的“大世界·珠溪剧场”启幕,依托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联合知名演艺品牌打造集演艺、赛事、文化活动等一体的多样化演艺活动。
旅游演艺提质增效仍有空间
民营机构原创剧目创排/演出有所收缩
自2023年春节起,旅游演艺背靠旺盛的出行需求一路走高。《简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旅游演艺演出场次6.84万场,演出票房收入70.55亿元,观众人数3911.93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旅游演艺演出场次4.11万场,环比增长50.55%;演出票房收入47.75亿元,环比增长109.43%;观众人数2296.25万人次,环比增长42.12%。
至今年五一,全国旅游演艺项目基本全部恢复营业,一些热门地区的热门项目多次加场且场场售罄,例如大型历史实景舞剧《长恨歌》在“五一”期间为应对大量客流将演出场次增加至每天四场;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假期场次增加至每天6-8场,几乎场场售罄。除老牌旅游演艺项目外,各地主题乐园也纷纷在假期期间增加演出内容。
随文旅融合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兼具的目的地更受青睐,沉浸式文旅业态成为推动景区提升、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和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地“夜游”类项目火爆“出圈”。作为国内首创的唐诗主题夜游项目,2023年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上榜“江苏热门景区TOP10”;成都夜游锦江推出首部沉浸式剧游《望江犹记锦官城》,打造“锦江游船+汉服体验+沉浸式剧场”游览体验,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市外游客占35.83%,省外游客占51.67%,拉动作用明显。
近三年,原创剧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内容质量和创作能力上都出现一个飞跃。但演出市场逐步恢复正常后,原创尤其是民营机构原创剧目新作创排明显收缩。
业内反馈,当前原创剧目的推进主要有来自三方面的压力,其一,演唱会、音乐节等项目爆发式增长、国际剧目恢复引进等因素影响,国内原创剧目的观众客群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流,业内普遍反映除少数头部剧目外,大多数舞台演出产品存在项目多、观众少的问题;其二,剧场档期不足,新剧目需要市场检验,需要在舞台上不断打磨提升才能争取到更多观众,实现合理的、能保证运营的商业收入,而目前剧场留给新剧目的时间并不多;其三,相关制作、运输成本都有所提升,这一问题也使得很多在演、已获得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剧目,即便票房售罄也很难盈利。国内原创剧目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一些民营演出机构已刻意减少巡演安排规避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从上半年的整体情况看,涵盖剧场、新空间、大型场馆和各类景区、园区、街区的演出活动在推动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回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推动,演出机构也在积极丰富演出产品品类、提升内容供给。不断扩大消费基础,吸引多层面的消费需求,演出市场还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徐璇】 小投发布于 2023-07-07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