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近日纷纷更新互联网产品信息
2022年1月7日整理发布: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之后,险企近日纷纷更新互联网产品信息。
据记者统计,今年1月1日至1月6日17时,有34家险企(寿险公司19家,产险公司15家)、74家保险中介(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更新了互联网产品信息。按照新规,一些险企此前销售的产品已经下架。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1日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正式落地之后,业界预计今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将出现大幅下滑。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定价负责人、北美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张立光及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高级定价精算师、北美精算师郭东东均认为,在不考虑其他任何产品策略调整的情况下,预计新规实施将会带来50%的保费收入的减少。互联网健康险、意外险业务的占比会继续提升,未来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结构将变得更为均衡。
34家险企+74家中介更新互联网产品信息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新规”),险企应推进存量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整改,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通知》各项要求。
根据新规,一些险企早在2021年末就开始对不合规的产品进行整改,部分险企甚至宣布暂停了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据记者此前统计,截至去年末,宣布“暂别”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险企共有18家,包括11家人身险公司和7家财产险公司。
实际上,新规对保险业的影响远不止这17家公司。新规从经营门槛、产品范围、费用控制等诸多方面对险企经营互联网人身险进行规范,对行业影响既深且广。
从经营门槛来看,监管对险企经营互联网人身险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不同险企可经营的产品范围有所不同。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表示,按照新规对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准入条件,约75%的人身险公司可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但可在互联网销售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和年金产品的公司仅有20家左右。而目前市场上,人身险公司超过90家,对比新规的约束条件,大量公司不能销售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和年金产品。
从产品范围来看,此前热销的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后续将无法在线上销售,这意味着大部分互联网理财险将下架。新规要求,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范围限于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以及十年期以上年金险和寿险(除定期寿险)产品。
费用控制方面,新规规定,保险期间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35%、保险期间一年以上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首年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60%,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25%。新规下,险企将重新设定渠道费用。
基于上述诸多领域的调整,2022年,大量险企推出了符合新规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并下架了大量不符合新规的产品。
鼎诚人寿1月6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发布的“当前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详情”显示,其在售互联网产品仅有1款——鼎诚盛世年华终身寿险。而在今年以前,鼎诚人寿“历史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详情”显示,其去年销售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多达数款。
同样,横琴人寿1月6日发布“当前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详情”显示,其在售的互联网产品仅有“横琴人寿神农2号父母癌症医疗险”,今年以前,其销售的多款互联网产品也已下线。
从人身险公司来看,1月1日-1月6日15时,已有小康人寿、中荷人寿、中德安联人寿、中英人寿等19家险企更新了互联网产品信息,不少险企当前在售的互联网产品数量相较去年明显“缩表”。从财产险公司来看,已有现代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燕赵财险、诚泰财险等15家险企更新了互联网产品信息。
除保险公司之外,大量保险中介也更新了互联网产品信息,据记者梳理,已有民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北京宏利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等74家保险中介发布了更新后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
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结构将被重塑
随着大量保险产品退出市场,保险业界预计,今年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将出现两大变化:一是产品结构出现巨变;二是保费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此前多年,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等产品为互联网人身险市场贡献了大量保费。而今年,这三类保险将无法在线上销售,对互联网人身险市场保费规模形成明显冲击。
张立光及郭东东均认为,在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2111亿元保费中,约42%的保费由分红型、万能型、投连型等新型保险产品贡献。在不考虑其他任何产品策略调整的情况下,预计新规实施将会带来50%的保费收入的减少。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将经历发展以来的第二次产品结构调整,短期内保费规模的下降在所难免,但随着各大保险公司对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形态的升级,互联网渠道长期健康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也记者表示,此前,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在互联网渠道的保费占比较大,新规后这些产品不能线上销售,因此,预计2022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此外,互联网人身险市场保费结构的变化也会给整个互联网保险市场带来显著变化。据公开信息,2016年-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产品结构已发生了显著变化。2016年,83%的业务来源于人寿保险,而到2020年该业务占比降至56%;同期,健康险业务占比则由2016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1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5%,健康险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百万医疗险和一些“网红重疾险”受到市场追捧。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新规落地,不同互联网保险的保费份额将重新洗牌,互联网健康险在整个互联网保险产品中的份额或将进一步提升。
阿良发布于 2023-04-09 学习 保险